晚清首富盛宣怀曾搞垮了“红顶商人”胡雪岩,他 实际还搞垮了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而他搞垮张謇的大生纱厂,用的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在这个顶级骗局里,盛宣怀一开始是以“大好人”的形象出现的。 盛宣怀,晚清官商里的大佬,靠着李鸿章这条大腿,手握轮船招商局、电报总局,钱多得数不过来。他脑子活,官场商场两头通,吃人不吐骨头。而张謇呢?晚清状元,满脑子实业救国的想法,1895年创办了大生纱厂,想靠民族工业翻身。可惜,他那股书生气和理想主义,碰到盛宣怀这种老狐狸,真是没啥还手之力。 1896年,大生纱厂刚起步,张謇就撞上了资金不够的墙。盛宣怀瞅准机会,主动说:“我用轮船招商局的名义,给你投10万两白银入股。”张謇感动得不行,觉得遇到了贵人,赶紧点头答应。殊不知,这只是盛宣怀撒网的第一步。 入股后,盛宣怀动用官场关系,给大生纱厂弄来一堆好处:减免税收、优先采购,纱厂利润蹭蹭上涨。张謇对盛宣怀的信任直线上升,心想这大哥真是靠谱。后来,盛宣怀又抛出低息贷款,帮纱厂扩规模,大生纱厂一跃成了江苏数一数二的大厂。张謇彻底把他当成了救星。 盛宣怀见时机差不多了,就说:“咱把大生纱厂改成股份公司,我再投钱,干成全国第一。”张謇一听这宏图大业,眼睛都亮了,立马同意。可他没看透,这是个圈套。改组后,盛宣怀开始动手脚,先派自己人进管理层,说是“专业化管理”,其实是抢地盘;再通过增资扩股,稀释张謇的股份。到1900年,张謇的股份从控股掉到不到20%,纱厂已经不是他的了。 得手后,盛宣怀更狠。他逼大生纱厂高价买自己煤矿的煤,低价卖纱给自己的纺织厂,纱厂利润被他掏空。张謇终于反应过来,自己被耍了,想通过法律讨公道,可盛宣怀后台硬,张謇根本斗不过,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生纱厂成了别人的盘中餐。 张謇在日记里写:“我负人,人皆知;人负我,天可鉴。”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酸。他一腔热血办实业,却被盛宣怀算计得干干净净,最后只能退出自己亲手建的厂。 盛宣怀这套路不是头一回用。早些年,他搞垮过胡雪岩。那位“红顶商人”靠左宗棠撑腰,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可盛宣怀联合其他商人,硬生生挤垮了胡雪岩的生意,最后胡雪岩破产,郁郁而终。盛宣怀这人,心眼多,手也黑。 盛宣怀这么横,靠的是啥?李鸿章啊。晚清重臣,权势滔天,盛宣怀抱紧这棵大树,官场商场随便玩。张謇这种没硬后台的,哪斗得过他? 不过,盛宣怀也不是没代价。他喜欢的女子刁玉蓉因身份问题自杀,他后悔了一辈子。死后,家产被儿女争光,散得一干二净。四子盛恩颐晚年穷得饿死,二女儿也因穷困去世,还有个女儿沦为佣人。风光一世,最后落得这么惨。 张謇丢了大生纱厂,没倒下。他回南通接着干实业,办学校、建博物苑,把南通搞成了样板。1926年,他73岁去世,留下的“实业救国”四个字,比啥都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