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日本富家女不顾家人反对,远嫁数学家苏步青。哪料,日军侵华期间,富家女竟趁苏步青外出,在家中接待日本军官。没想到,苏步青得知后却说:“做得妙!” 1937年的夏天,浙江的天空笼罩着一层沉重的阴霾。日军的铁蹄已经践踏了中国的大地,战火蔓延至各个角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苏步青的浙江老家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那是一个闷热的下午,几位身着军装的日本军官来到苏步青家中。此时的苏步青正随浙江大学辗转迁往贵州,家中只有他的日本籍妻子松本米子和年幼的孩子们。松本米子出身日本仙台的书香门第,自1931年随丈夫来到中国后,一直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学术事业。此时的她,正独自承担着战时照顾家庭的重任。 来访的日本军官们举止彬彬有礼,他们此行的目的很明确:想要说服这位同胞加入他们的阵营。军官们提出了诱人的条件:优渥的生活环境、领事馆的特殊待遇,甚至承诺可以为她和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他们打着"同胞之情"的旗号,试图动摇这位数学家夫人的立场。 但这些军官们显然低估了松本米子对丈夫和中国的忠诚。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许多人都在利益与立场之间摇摆不定,但松本米子的态度却异常坚定。她婉拒了军官们的好意,明确表示自己已经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当军官们离开后,这件事很快传到了远在贵州的苏步青耳中。面对妻子独自应对如此棘手的局面,苏步青非但没有责怪,反而赞赏地说了一句"做得妙!"这句看似简单的赞誉,包含了他对妻子的充分信任和由衷的欣赏。 事实上,这并非日方第一次试图拉拢苏步青。作为在国际数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苏步青的研究成果早已引起日本学术界的关注。他在微分几何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尤其是在四次代数锥面研究方面的开创性成果,使他成为日方争相拉拢的对象。然而,无论是直接劝说还是通过家人施压,都未能动摇这对夫妇的决心。 松本米子的选择,不仅体现了她作为一个妻子对丈夫的忠诚,更展现了她对中国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在那个民族矛盾尖锐的年代,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爱情和信念可以超越国界。这次看似普通的接待,却成为了一个见证爱情与忠诚的历史瞬间。 后来的历史证明,苏步青夫妇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谛,也为中日两国的民间友好留下了一段佳话。那句"做得妙",不仅是对妻子机智处理困境的赞赏,更是对她始终如一坚守爱情与信念的认可。 这段佳话的开端,要追溯到1925年的日本。在日本大学校园里,樱花如雨般绽放的季节里,20岁的松本米子与苏步青的相遇,开启了这段跨越国界的姻缘。当时的松本米子是仙台书香世家的独女,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而苏步青则是以第一名成绩入学的中国留学生,两人都是当时校园里的佼佼者。 在好友的引荐下,这对年轻人很快发现彼此志趣相投。松本米子精通书法,擅长古筝;苏步青则在数学领域展现出非凡天赋。他们的交往从学术讨论开始,渐渐发展为纯真的爱情。然而,这份跨国恋情很快遇到了家庭的反对。 作为大学教授的松本父亲,最初强烈反对女儿远嫁他国。但随着对苏步青的了解加深,这位睿智的教授逐渐被这个年轻人的才华与品格所折服。松本米子的母亲虽然担心女儿远赴异国,却也被两个年轻人的真诚打动。她开始暗暗帮助女儿,在家中为这段姻缘说项。最终,这对开明的父母选择尊重女儿的决定。 1928年,两人在柏林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婚后的苏步青在数学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在微分几何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四次代数锥面的发现,在国际数学界引起轰动。松本米子则开始认真学习中文,为将来在中国的生活做准备。 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的苏步青决定回国效力。面对这个重要抉择,松本米子毫不犹豫地支持丈夫的决定。她带着年幼的孩子,随苏步青来到杭州,在浙江大学安家。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她主动在浙江大学开设日语和日本文化课程,为中日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活中的松本米子既是贤内助,也是文化使者。她不仅照顾好家庭,让苏步青能够专心投入研究工作,还致力于促进中日民间友好。苏步青常常感念妻子的付出,特意为她置办了当时在中国并不常见的浴缸,让她能继续保持日式生活习惯。 这份跨越国界的爱情,最终在1953年有了新的见证。这一年,松本米子正式加入中国国籍,改名为苏松本,彻底与这片土地融为一体。直到1986年,苏松本离世,结束了她81年的人生。苏步青将妻子的照片一直贴身携带,直到2000年,他还在《文汇报》上深情回忆与妻子的点点滴滴,感叹自己的学术成就有一半归功于她的支持。 这对跨国夫妻的故事,展现了爱情超越国界、文化融合的力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用真挚的感情和坚定的选择,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生命之歌。苏步青在数学界的卓越成就和松本米子对中国文化的真诚认同,共同铸就了这段佳话,也为中日民间友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