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徐锡麟毫掏出手枪,对“恩师”恩铭一通乱射,恩铭身中7枪倒地。恩铭的妻子是庆亲王奕劻的女儿,她下令把徐锡麟的心肺掏出来,只为报仇。 安徽安庆城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巡抚恩铭在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上遇刺身亡,而行刺者正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徐锡麟。
典礼那日,恩铭身着官服,满脸笑意地坐在主位,看着台下意气风发的学生,还盘算着如何将这些新鲜血液纳入麾下,为朝廷效力。谁能想到,平日里毕恭毕敬的学堂会办徐锡麟,此刻却突然掏出藏在袖中的手枪,朝着他连开数枪。
恩铭瞪大双眼,不可置信地看着这个被自己视为心腹的人,鲜血很快染红了他的官袍,在一片惊呼声中,他重重地栽倒在地。 徐锡麟被当场擒获,面对审讯,他挺直脊梁,字字铿锵:“我本革命党大首领,为天下除一害,今天终于得手,死而无憾!”他的眼神里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对腐朽清廷的愤恨与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原来,徐锡麟表面上投靠清廷,实则早已加入光复会,立志推翻满清统治。他深知恩铭在朝廷中的地位,若能除掉这个清廷大员,必将极大地鼓舞革命士气。 消息传到京城,慈禧太后勃然大怒,庆亲王奕劻更是痛心疾首。恩铭的妻子哭红了双眼,她怎么也想不通,那个曾在自家出入,对丈夫恭敬有加的徐锡麟,为何如此狠心。
为了给丈夫报仇,她发了疯似的要求严惩凶手,甚至不顾人伦,下令将徐锡麟的心肝挖出来。刽子手手起刀落,徐锡麟壮烈牺牲,可他的英勇事迹却像星星之火,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 有人说徐锡麟忘恩负义,恩铭对他有知遇之恩,他却以怨报德。可徐锡麟心里清楚,在民族大义面前,个人恩情显得太过渺小。
清朝末年,朝廷腐败,列强环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徐锡麟选择用自己的生命为革命铺路,哪怕背负骂名也在所不惜。他的行动,让更多人看清了清廷的腐朽,也让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到革命浪潮中。 这场刺杀案,不仅改变了徐锡麟和恩铭两家人的命运,更在晚清的政坛上掀起了巨大波澜。它像一记重锤,敲醒了那些还对清廷抱有幻想的人,也加速了清王朝走向覆灭的脚步。
徐锡麟用生命诠释了对理想的执着,而恩铭的妻子那残忍的报复,也让人们看到了封建贵族在失去权力和亲人后的疯狂与绝望。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段故事永远警醒着后人,信念与利益的碰撞,究竟能爆发出怎样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