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确诊子宫肌瘤论文不只是笑话#]#学术不端的风刮到医疗界太要命#近日,一篇发表于《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的论文在网上被广泛议论,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一名护士。该论文称选取了子宫肌瘤患者80例进行研究,其中竟然包括男性患者数十例。5月5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论文中出现子宫肌瘤男性患者”一事发布情况说明,称已核实网传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依规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齐鲁医院护士霍某某受处分#男性没有子宫,何来子宫肌瘤?看到这篇违背常识的论文,大众的反应是“离谱”又“荒诞”。有网友推测,这是一篇为了评职称而发的“水论文”,通过套用其他实验的数据,拼凑炮制成文。不仅作者本人没有仔细看文章,而且杂志的编审也是形同虚设,任由一篇“水论文”被发布出来,贻笑大方。需要回应这篇论文的不只是作者所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期刊出版方更应该进行深刻反思。长期以来,围绕职称评审发表论文的学术不端现象屡见报端,包括代写论文、山寨期刊、版面寻租等。而当这种学术不端的问题出现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医疗领域时,更是给社会敲响了警钟。涉及医疗的学术不端,不仅无法服务于医学发展,而且还会误导后续的研究者,污染学术环境。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种种乱象背后是现实的需求。尽管社会多次呼吁破除“唯论文”倾向,但论文在许多领域依然与人才评价体系紧密相关。对于人才评定,需要把握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才的专业特点,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破除学术不端之风需要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对科研造假坚决“零容忍”,起到举一反三的震慑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铲除造假灰色产业链条的生存土壤,从制度改革层面考量,探索建构多元学术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减少学术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