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859年,安徽巡抚李孟群被俘虏,对陈玉成提出一个要求:“能否把我弟弟放回家,他

1859年,安徽巡抚李孟群被俘虏,对陈玉成提出一个要求:“能否把我弟弟放回家,他是无辜的”。陈玉成很爽快,答应了李孟群,对他礼遇有加。

咸丰九年(1859年)的皖北大地,战火正炽。安徽巡抚李孟群率领的湘军在庐州城外陷入太平军重围,这位出身官宦世家的封疆大吏,此刻正被押解至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的帅帐。 帅帐内烛火摇曳,陈玉成身披绣着金线的猩红战袍,腰间佩刀的鎏金兽首泛着冷光。李孟群被松了绑绳,却仍直挺挺地站着,尘土满面的官服上还沾着血渍。“英王,我自知命不久矣。”他声音沙哑,却字字清晰,“只求您放舍弟回乡,他从未参与战事,家中老母还等着他尽孝。” 陈玉成摩挲着案上的虎符,忽然笑了:“早闻李巡抚是个孝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他猛地起身,袍角扫过案几,震得茶杯里的茶水晃出涟漪,“我陈玉成虽与清廷为敌,却敬重有情有义之人!你弟弟三日后便可启程。” 这话让李孟群一愣。他原以为落入太平军手中,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却没想到陈玉成不仅应了他的请求,还命人备下酒菜。宴席间,陈玉成亲自斟酒:“李巡抚饱读诗书,可知太平军为何而战?”李孟群盯着杯中酒,苦笑:“各为其主罢了。” 此后数日,陈玉成常找李孟群谈天。从兵法谋略到民生疾苦,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却又惺惺相惜。有次谈及湘军烧杀掳掠,李孟群涨红着脸争辩,陈玉成却摆摆手:“我信你治军严明,可惜麾下未必个个如你。” 转眼到了分别那日,李孟群的弟弟在营外叩谢。李孟群望着弟弟远去的背影,突然转身对陈玉成抱拳:“英王大恩,李某无以为报。若有来世......”陈玉成大笑打断他:“若真有来世,愿与李巡抚痛饮三百杯!” 然而,这份英雄相惜终究抵不过残酷的现实。不久后,清廷得知李孟群受太平军礼遇,竟以“通敌”罪名赐死其母。李孟群万念俱灰,在狱中绝食而亡。消息传到太平军大营,陈玉成怒砸酒坛:“清廷如此凉薄!”他亲自下令厚葬李孟群,并派人暗中保护其弟。 这段尘封的往事,撕开了战争冷酷的表象。在你死我活的厮杀中,陈玉成和李孟群用各自的方式,守住了人性的温度。一个是叱咤风云的太平军将领,一个是清廷倚重的封疆大吏,他们虽立场对立,却在生死关头展现出超越阵营的侠义与悲悯。这份特殊的情谊,也让我们看到,历史从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