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买了俄罗斯六架军机,可谁知没用多久就坏了四架,来维修的俄罗斯专家也无能为力。就在这时,一个毫不起眼的中国士兵默默地走了出来。 中国空军从俄罗斯引进六架先进军用飞机,没曾想本该成为空中利剑带着国际先进技术的装备,却在实际使用中接连出现故障,短短数月内四架飞机接连无法运作。 令人诧异的是,当俄罗斯派出的专家团队带着全套检测设备来到中国,连续数日围着故障飞机打转,竟找不出问题根源。 正当不知该怎么办时,一个名叫芮银超的机务兵站了出来,他在部队里干了十多年,平时不显山露水,整天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围着飞机转悠。 当他走到俄方专家跟前提出要试试看,现场气氛顿时变得微妙,俄罗斯专家们用打量外行的眼光看着他,负责带队的总工程师更是直接摇头,说他们已经把能查的地方都查遍了。 不过,他并不在意旁人所说的,顾自钻进飞机底舱,他的手指头在密密麻麻的管线间游走,时不时用扳手敲敲金属部件听回音。 在场的人都看见他后脖颈上淌着汗,工作服后背湿了一大片,约莫两个钟头后,他从机腹钻出来,抹了把脸说可能是液压舵机的问题。 此话一出,俄罗斯专家当场笑了出来,带队的副总设计师指着检测报告直摇头,说他们用最精密的仪器测过三遍,液压系统完全正常。 有人半开玩笑地说,要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他们这些搞了半辈子飞机设计的人干脆改行卖红薯算了。 但他却没急着争辩,而是转身从档案室抱来一摞维修记录,他指着其中几页数据对比说,剩下两架还能正常飞的飞机液压参数和趴窝的四架有细微差别。 他的这一发现让现场安静下来,俄方专家重新翻看起检测数据,经过连夜比对,终于在某份不起眼的参数表角落里发现了端倪,故障飞机的液压舵机存在周期性压力波动,在静止检测时难以察觉,但高空高速飞行时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可是,问题找到了,却在是否更换液压舵机上出现了问题,毕竟这是从外国进口的精密设备,拆装手续复杂,稍有不慎可能影响后续维保。 芮银超带着维修班连续干了三十六个小时,眼睛熬得通红,手上被液压油泡得发白。 新零件装好的那天,所有人屏住呼吸看着试飞员启动引擎,当飞机在跑道上呼啸升空,做出各种高难度机动动作时,塔台里爆发出欢呼声。 后来有知情人透露,俄罗斯专家组临走前特意找到芮银超,送给他一本带签名的专业手册。 那个当初笑话他的副总设计师拍着老兵的肩说,自己搞技术三十年,头回被基层机务兵上了一课。 从那之后,他就成了大家嘴里的"飞机神医",但本人还是老样子,整天在机库里。 时间转到2019年,已经是一级军士长的芮银超到了退役年限,部队领导三次打报告申请特批留用,最后还是尊重了他个人意愿。 告别仪式上,这个把半辈子献给战机维修的老兵说得实在:"我就是个修飞机的,能修好飞机比啥都强。"现在他带着徒弟们在航空企业继续传手艺,听说在攻关某型国产战机的维护难题。 二十多年间,经芮银超手排除的故障超过七百起,保障飞行两千多架次。,次重大演习前夜,某新型战机突发电路故障,十几个工程师查了整宿没结果。 天快亮时有人想起给已经退休的芮师傅打电话,老爷子凌晨四点打车到机场,拿着万用表顺着线路摸了半小时,最后在起落架舱里找到根被老鼠咬破的电线。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次维修完飞机,总要亲手把每个螺丝再紧一遍。 有年轻战士嫌麻烦,他总说飞机上天不是闹着玩的,咱们手上过的东西,那得经得起生死考验。这话听着朴实,却让不少人心头一震,如今他带出来的徒弟遍布各个航空部队,那个紧螺丝的传统也跟着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