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之父”詹姆斯·沃森认为,根据DNA结构显示,黑人是未进化人种,智力低下,引起广泛的争议,但他即使被剥夺了最后一个头衔,直到90岁也不改初衷,那么,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吗?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在科学界原本是受人敬仰的泰斗级人物。 可谁都没想到,这位本该安享晚年的老科学家,因为一张管不住的嘴,硬生生把自己从神坛上拽了下来。 事情得从2007年说起,那年七十九岁的沃森带着新书去英国做宣传,本来是个风光的差事,结果被记者问急了眼,顺嘴秃噜出一句要命的话。 他说看着非洲那地方就闹心,黑人压根没进化完全,脑子天生不灵光,还劝大伙儿别让黑人跟其他人种生孩子。 这话就跟往油锅里泼凉水似的,当时就炸了锅。 要说这沃森可不是一般人,二十五岁那年就跟同事捣鼓出DNA双螺旋结构,三十五岁捧回诺贝尔奖杯,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当了四十年家。 这么个科学界的大拿突然说黑人脑子笨,谁听了不膈应?美国那边最怕沾上种族歧视的边儿,政客们天天把平等挂嘴边,结果自家招牌科学家捅这么大篓子。 冷泉港实验室赶紧把他主任的位子撸了,连带着把三个荣誉头衔都给撤了。 可这老头儿轴得很,到2019年拍纪录片的时候,九十多岁的人了,还梗着脖子说自个儿没说错。 节目组本来想给他个台阶下,问他现在怎么看当年那事儿。 他倒好,直接来句“黑人和白人智商测试结果明摆着有差距,这就是基因决定的”。 这下连最后仨荣誉称号也没保住,彻底成了科学界的孤家寡人。 要说科学界为啥这么不待见他,这里头有门道。 现在科学家们早就研究明白了,智商这事儿跟基因有关系不假,但要说黑人基因有问题,那可就是睁眼说瞎话。 全球人类基因差不了几个点,还没同一片林子里的猴群差异大。 再说了,那些智商测试题都是按西方人习惯出的,非洲孩子打小没见过积木玩具,做题能得高分才怪。就跟让城里孩子认五谷杂粮似的,不是笨,是没见过。 有个挺有意思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要是考非洲孩子追踪动物脚印、分辨草药这些生存本事,他们的成绩能把欧美孩子甩出二里地。 可惜这些本事进不了正经考试卷子,这才显得黑人智商低。 要真按这个理儿,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二十四节气、中医草药,搁到西方人那儿不也成封建迷信了? 再说说生活环境的影响,非洲有些地方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美国科学家跟踪调查发现,非洲孩子要是打小在欧美长大,智商能蹿上去二三十个点。 这事儿就跟种庄稼一个道理,再好的种子撒盐碱地里也长不出好苗。 前些年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孩子,英语可能比不上国际学校的娃娃,但要是论起待人接物、人情世故,那又是另一套本事。 沃森这老头儿也是个矛盾体。你说他搞种族歧视吧,他对中国科学家倒是掏心掏肺。 改革开放那会儿,人家三番五次往中国跑,帮着建实验室、培养人才,冷泉港亚洲项目就是他牵的线。 中国搞分子生物学那阵子,他还捐过不少珍贵资料。 可转头就说黄种人进化最完全,这好话听着也让人心里发毛——合着在他眼里,人种还分三六九等呢? 要说这事儿给咱们什么教训,头一条就是别把科学当万能钥匙。 十九世纪那会儿,洋人拿着量头骨的尺子说白人头骨最大最聪明,结果转头就去搞殖民。 现在基因技术发达了,又有人想拿DNA说事儿。 科学这把刀,用好了能治病救人,用歪了就是杀人利器。再就是说话得讲分寸,特别是名人大家,说出去的话就跟泼出去的水,想收都收不回来。 看看现在非洲大陆,虽然整体还穷点,可人家搞出过全世界最复杂的贝南青铜器,马里帝国那会儿的大学比欧洲早好几百年。 要真按沃森那套基因决定论,这些灿烂文明难不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说啊,看人看事不能光盯着短板,老祖宗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搁到今天照样是真理。 眼下这世道,最怕的就是拿着鸡毛当令箭。科学结论得经得起反复推敲,更得讲个天时地利人和。 就像咱们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能见着发烧就都给开退烧药。 人种差异这事儿,说到底还是环境、文化、历史搅和在一起的糊涂账,哪能简单归咎于DNA那几个碱基对? 真要较起真来,人类的基因跟黑猩猩都有98%相似呢,剩下的2%能解释清楚的事,恐怕连科学家自己都说不明白。 说到底,沃森这事儿给所有人提了个醒:科学探索可以大胆,但话不能乱说。 就跟做饭似的,火候不到夹生,火候过了糊锅,得讲究个恰到好处。现在全球科学家联名反对种族智商论,就是怕有人拿着半吊子研究搞事情。 毕竟历史教训摆在那儿,打着科学旗号干的缺德事,可比单纯的无知可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