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元气大伤,又遭遇美西方严厉制裁,可谓内外交困。然而,俄罗斯面对美国并非毫无抗衡之力,若与某一国家合并,或将崛起为新的超级大国,打破美国一家独大的格局。那么,这个能与俄罗斯合并的国家是谁?二者合并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环顾全球,在众多国家中,白俄罗斯是那个既可能向俄罗斯伸出援手,又愿意探讨合并事宜的国家。从名称便可窥见二者关系之“亲”,“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不仅名字相近,其背后的渊源更是源远流长,用“血脉相连”来形容两国关系毫不为过。 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同属斯拉夫民族,本是“一家亲”。如今俄乌冲突不断,而白俄罗斯则如同“家中三弟”。三国自古便有着共同的文化根脉,命运紧密交织。 回溯历史,公元10世纪的基辅罗斯公国时期,共同的东斯拉夫文化和东正教信仰,让白俄罗斯两国从根源上共享着相同的文明火种。 19世纪,白俄罗斯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在西部地区成为农业和工业的重要支柱。20世纪苏联时期,作为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在机械制造、电子加工以及农业领域成绩斐然,为苏联的全球影响力贡献了力量。苏联解体后,俄白两国的缘分并未中断。 1999年,两国签署《建立联盟国家条约》,为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2024年,《安全保障条约》生效,军事同盟升级至核共享层面,俄罗斯可在白俄罗斯部署战术核武器,共同应对外部威胁。 在经济领域,两国优势互补。俄罗斯掌控着全球17%的天然气和12%的石油资源,而白俄罗斯的拖拉机、钾肥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2024年,两国贸易额高达350亿美元,占白俄罗斯外贸总额的一半以上,其中能源合作是重中之重。军事方面,两国每年开展十几次联合军演,2024年2月的“斯拉夫兄弟情”演习更是首次整合了无人机集群作战体系,协同防御能力显著提升。 除了内在的血脉联系,西方不断加码的外部压力成为推动俄白关系进一步深化的关键因素。 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累计遭受超过1.3万项国际制裁。到了2025年,欧盟将制裁延长至9月,涵盖金融、能源、军民两用技术等多个领域。 白俄罗斯也未能幸免,2020年总统选举后,欧盟冻结了白俄罗斯195名个人和34家实体的资产;2025年,又进一步扩大了对俄白“影子船队”的港口禁令。 在制裁的重压下,俄白两国经济均面临困境。俄罗斯2024年GDP增长4.1%,但受制裁拖累,2025年增速预计将降至1.4%。 美国对俄石油出口设定“价格上限”,欧盟实施液化天然气禁令,导致俄罗斯能源收入大幅减少。 白俄罗斯2024年GDP仅增长0.8%,拖拉机、钾肥等优势产业因欧盟港口禁令损失15%的国际市场份额,不得不依赖俄罗斯的低价能源和市场准入来维持经济稳定。 在此背景下,俄白两国于2025年签署《联盟国家发展宣言》,提出建立统一能源市场、同步税收政策等28项一体化措施。
为应对制裁,两国还开发了“斯拉夫支付系统”,八成的双边贸易可通过该系统结算,并与中国的CIPS系统实现对接。 能源合作方面,“北极LNG - 2”项目绕开欧盟禁令,借道土耳其向亚洲输送天然气,2025年头三个月的出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四分之一。 这种“抱团取暖”的举措,不仅缓解了眼前的危机,还促使两国在经济互补的基础上,逐渐向制度层面渗透。 若俄白真的合并,将形成一个经济体量达2.5万亿美元的超级大国,拥有独立的支付系统,在能源定价上也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似乎找到了破解制裁困局的途径。 尽管俄白两国在渊源和合作方面有着深厚的“情谊”,但真正走向合并却面临着重重困难。 若俄白彻底合并,将诞生一个拥有1.8亿人口、200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超级大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土面积,还将掌控全球最大的核武库,这无疑会对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构成严重威胁。 从内部来看,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今年总统大选中明确表示,白俄罗斯不会成为俄罗斯的一个州,而是主张建立一个“主权平等的超国家联盟”,即各自主权独立,遇事共同协商。
俄罗斯总统普京虽一直推动一体化进程,但早在2019年就公开表态“没有合并计划”,强调尊重白俄罗斯的独立地位。在实际操作中,两国在权力分配上存在分歧。 俄罗斯凭借其庞大的领土和强大的实力,希望在联盟机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白俄罗斯则坚持维护自己的司法体系、货币卢布和独立外交权。 在今年3月的联盟国家部长会议上,涉及主权的核心议题,如联盟议会的主导权、军队指挥权的分配等,均未被提及。 白俄罗斯国内对于合并也存在较大分歧。今年选举后,卢卡申科以86.82%的得票率连任,但独立民调显示,仅有38%的民众支持与俄罗斯合并,在年轻群体中,这一比例更是降至23%。 更多人倾向于“欧洲化”的发展路线。2020年的抗议活动中,反对派曾举着“不要俄式一体化”的标语上街游行,尽管风波已过,但这种情绪依然潜藏在民众心中。 西方势力也趁机介入,通过各类非政府组织向反对派提供支持,试图在白俄罗斯国内制造关于合并的混乱。 从外部来看,北约将俄白关系的走近视为重大威胁。今年2月,北约在波兰部署了“陆基宙斯盾”系统,并计划在波罗的海三国增派4个战斗群,其矛头直指白俄罗斯。
美国国会通过《白俄罗斯民主法案》,不仅投入资金支持反对派,还发出警告:“若敢合并,将实施最高级别的制裁。”经济上,西方早已对俄白采取严厉措施。 2024年至2025年,两国因制裁损失了2000多亿美元的外国投资,众多跨国公司撤资。 若真的合并,制裁将进一步升级,能源出口和金融结算等关键领域将遭受重创,例如欧盟可能禁止所有俄白能源船只进港,美国可能将两国银行踢出SWIFT系统。届时,合并带来的收益可能难以弥补制裁造成的损失。 俄白合并虽看似前景美好,但现实中却面临着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两国能否真正实现“一家亲”,关键在于如何在主权、民意和国际压力的夹缝中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