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名人汇客厅|宗庆后传奇人生,娃哈哈背后艰辛与辉煌

作为娃哈哈集团的创始人,宗庆后的名字在以前远没有娃哈哈的品牌脍炙人口。,但只要提到娃哈哈集团,几乎无人不晓了。目前,娃哈哈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饮料食品生产企业,是全球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之一,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等国际品牌比肩。

宗庆后早年家庭生活贫困,宗庆后17岁初中毕业,原本打算报考不要学费还能发给津贴的师范学校,迫于家境困窘,不得不辍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干起了谋生的小买卖。1963年,作为知青中的先遣人,前往位置偏僻、条件艰苦的农村,从事挖盐、晒盐、挑盐等工作。

1978年随知青返城回到杭州,成为杭州上城区邮电路小学工农校办纸箱厂工人。回到杭州后,他就开始找创业的门路,但一直郁郁不得志,等到他创业有望时,已经42岁了。

1987年,他靠借来的14万元承包了杭州上海校办企业经销部,通过代加工口服液进入市场。

宗庆后刚刚承包校办厂经营权的时候,企业只有寥寥几人。纵然如此,他的内心依然十分坚定。他常常亲自登三轮送货,慢慢地在当地也建立了很好的口碑,也招揽了不少代理经销生意。

后来,他在代理一种名为“中国花粉口服液”的营养品时,发现这种口服液对增强学生体质有一定效果,但价格偏贵,他主动找到厂家要求提供简装品。降价后,该产品变得供不应求,厂家生产能力告急,宗庆后抓住机遇说服杭州计委筹建“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并征得原厂家同意开通一条灌装生产线。生产力大幅提升,当年的销售总额达到436万元。

后来宗庆后不再满足于代销,且消费者开始担心花粉液含有性激素,他决定尽快开发自己的产品,他瞄准了儿童营养液的市场。

他找到营养系老教授研制配方,为了请动百年老店“胡庆余堂”的技师张宏辉主持制造原液,宗庆后曾“三顾茅庐”,还不惜把上城区教育局刚分给他的一套三室一厅让给张宏辉,自己一家三口仍挤在10平方米的旧房里。最终以桂圆、红枣、山楂、莲子等为原料的营养液制成,结合“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语,到1991年,年销售额已达到4亿元,净利润7000多万元;同年,生产规模扩大,宗庆后以8000万元兼并了资不抵债的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正式成立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

宗庆后领导着娃哈哈,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日渐壮大,历经风吹雨打的考验,娃哈哈品牌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直到如今,娃哈哈集团集饮料、食品、服装、保健品等业务为一体,成为一个多元化集团,“娃哈哈”的品牌也享誉全国。(名人汇客厅图文整理高文博)

——名人汇客厅——

人物专访/企业访谈/IP打造/品牌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