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04年,通房丫李氏,站着侍奉丈夫与正妻长达33年。这日,她正在盛饭。谁知,管

1904年,通房丫李氏,站着侍奉丈夫与正妻长达33年。这日,她正在盛饭。谁知,管家突然冲进来高喊了一句,她手一歪,啪地一声碗摔落地面碎了一地。正妻刚打算开口斥责,丈夫却开怀大笑:“坐下,一同用膳!”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871年同治年间,湖南乡下有个叫李三妹的穷苦丫头被父母卖进官宦人家。

那年头饿死人是常事,能进大户当丫鬟好歹有条活路。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面黄肌瘦的小姑娘后来竟成了两广总督谭钟麟的屋里人。

谭家高门大户规矩森严,吃饭时除了老爷太太和少爷小姐,连小老婆都得站着扒拉两口。

李三妹更惨,她连站着吃饭的资格都没有,只能端着碗筷在旁边伺候。

这一站就是三十三年,站得膝盖都磨出了茧子。

转机出现在光绪五年。那年李三妹突然害喜,肚子里揣上了谭家的种。

接生那晚老爷本来嫌吵要骂人,却梦见死去的老友何文安来道喜,这才慌慌张张跑去看刚出生的娃娃。

这个哭声震天响的男婴,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谭延闿。

孩子长到五六岁,看见娘亲吃饭时总站着,伸手就要拽她坐下。

可当爹的筷子往桌上一拍,母子俩都吓得缩回手。

李三妹摸着儿子脑瓜说:"好好读书才能护着娘。"

这话小延闿记了一辈子。

那年头科举比登天还难,谭延闿硬是啃下了四书五经。

1904年京城贡院被洋鬼子炸了,朝廷临时把考场挪到开封。

谭延闿揣着干粮赶了半个月路,在漏风的考棚里写出篇惊动考官的文章,愣是拿了个会元回来。

喜报传到谭府那日,李三妹正在给太太添饭。

管家扯着嗓子喊"祖安少爷中会元了",惊得她手一抖摔了青花碗。

太太刚要发火,就见老爷拍着桌子大笑:"快坐下吃!往后你也算半个主子了。"

这顿饭李三妹吃得浑身打颤。

三十三年了,屁股头回挨着板凳。

好日子没过几年,谭老爷撒手走了。

谭延闿在外头当官见得多了,看清大清国是扶不起的阿斗,索性辞官回乡办学堂。

他把老娘接进新式学堂住着,天天变着花样孝敬。

街坊都说李老太太命好,养出个当大官的儿子。

可老天爷总爱捉弄苦命人。

1916年李老太太在上海害了重病,临走前攥着儿子的手说想回老家。

谭延闿红着眼睛连夜扶灵回乡,哪知道族里老顽固们拦着棺材不让走正门,说小老婆出殡只能钻狗洞。

这个素来讲究孝道的读书人当场发了狠,纵身扑在棺材盖上嚷道:"今儿我谭延闿就死在这儿,你们抬棺材就当抬我!"

族人们被这阵仗吓蒙了,眼睁睁看着八人抬的楠木棺从丈二宽的大门出去,纸钱撒了满街。

后来谭延闿跟着孙中山干革命,当上湖南督军,还差点娶了宋美龄。

可这些风光他娘都没见着,只有清明扫墓时,他总要把军功章摆在坟头,絮絮叨叨说些体己话。

要说李老太太这辈子,就像石头缝里钻出来的野草。

挨过冻饿,受过白眼,靠着一股子韧劲把儿子托出苦海。

她没读过书,却懂得教孩子"做人要争气"的道理;

她没享过福,却用三十三年站立换来儿孙堂堂正正做人的底气。

那个年月多少苦命女子熬不出头,李老太太算是赶上了好时候。

儿子争气,世道也在变。可就算搁现在,哪个当娘的不是把儿女前程看得比命重?

只是如今不用站三十三年,也不用拿命换口棺材板了。

对此您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