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方必须接受美国的领导!中国只能在美国划的范围内发展!这番赤裸裸的霸权宣言,与其说是威慑,不如说是暴露了美方"急了"的真实心态——昔日挥动大棒就能逼人让步的套路,如今在中国这里失灵了。 回顾历史,美国确实习惯扮演"全球指挥者"角色:从"广场协议"压制日本半导体崛起,到长臂管辖制裁欧洲企业,再到用SWIFT系统掐住他国金融命脉。 但中国不是日本,更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顶着制裁研发出麒麟芯片,当比亚迪电动车横扫全球市场时,美媒的"领导论"显得格外讽刺——谁规定发展权必须由美国签发? 有趣的是,美方一边喊着"中国别突破界限",一边自己疯狂打破规则:TikTok不卖就禁、光伏关税说涨就涨,甚至盟友法国的阿尔斯通、德国的西门子都曾被"美国陷阱"收割。 这种"只许我放火,不准你点灯"的双标,连美国学者都看不下去,哈佛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曾调侃:"华盛顿的剧本里,中国永远只能演配角,可惜现实是部反转剧," 美国媒体的傲慢喊话,本质上是一种战略焦虑的宣泄,过去几十年,美国凭借科技霸权、美元霸权维持"灯塔人设",但中国在5G、新能源、航天等领域的突破,让这种单极秩序首次出现裂痕。 美方真正的恐惧,或许不是中国"不守规矩",而是中国开始参与制定规矩,从RCEP到金砖扩容,从"一带一路"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中国正在证明:世界发展不需要单一指挥棒。 历史早已给出答案——大英帝国曾想用炮舰划定清朝的"发展范围",结果如何?冷战时美国想用技术封锁扼杀"两弹一星",结果又如何? 当今世界需要的不是"领导者"与"跟随者"的君臣戏码,而是平等协商的全球治理,如果美国继续抱着"划范围"的殖民思维,最终划定的只会是自己的孤立圈。 正如基辛格所悟:"国际秩序不是靠命令维持的,"当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两大国时,华盛顿该学会的不是挥舞鞭子,而是拿起对话的听筒。 【中国那些事儿】美媒:中国并非国家安全威胁 合作符合美中最佳利益|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