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的集邮爱好者们,多是把寄信盖过邮戳的邮票揭下来用水泡一下后再小心翼翼地刮掉背面的浆糊,然后夹在书中压平、阴干后放在一个专用的册子里,便收藏起来了。为啥收藏用过的邮票呢?那会儿别看邮票只有4分钱和8分钱的两种,人们因为穷也舍不得买新邮票专门用来收藏。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有人还发明了“一票多用”的办法,即贴邮票时在邮票的面上也涂一层胶水,收信人接到信后把邮票用水一泡,胶水连同邮戳便一起泡掉了,这样就可以再用来寄一次信。您想想这样的情况下有多少人肯花钱买新邮票用来收藏呢? 进入到80年代后,在“猴票”的带动下,集邮热逐步发展起来,以至于邮票总公司发行新邮票时,头天晚上便有很多人开始排队了,北京还有了邮票交易市场。然而这些人里面不都是真正的集邮爱好者。一些人集邮的目的是为了升值,还有一批人则是地道的邮票贩子。当然,最发大财的还是邮票发行部门,一张比一毛钱还小得多的纸片儿,瞬间就变成了比一毛钱多得多的价值,且面值越印越大,发行次数越来越频繁,发行量还越来越大。而邮票的实际用途却随着时代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小。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今天,还有人寄信吗?即使是邮寄包裹也早就不用再往上面贴邮票了。于是,邮票失去了实际的价值不说,人们也早已从人为炒作起来的集邮热中冷静下来了。在这种状况下,您说那个时候的邮票还好变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