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父亲意外去世,大姑与大姑父姗姗来迟,她抱着我和弟弟痛哭流涕,然后对我母亲说:

父亲意外去世,大姑与大姑父姗姗来迟,她抱着我和弟弟痛哭流涕,然后对我母亲说: 秀芳(我母亲名),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不知道你会不会同意? 母亲抬起泪眼,低声问: 姐,什么事啊?你说出来我听听。 大姑转身看看大姑父,大姑父朝她点点头,大姑开口道: 我弟走了,你一个女人家带两个孩子,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我跟你姐夫商量了一下,我家日子还算过得去,想着替你分担一点,我们打算把锁宝带回我家抚养,你看行不行? 母亲看看我,再看看弟弟,想了很久,还是缓缓点了头。 就这样,我四岁的弟弟,第二天就被大姑和大姑父带去了江苏。 弟弟哭着拼命不肯走,我也不想让弟弟走,母亲满脸是泪,用力抓住我手不给我追出去,她呜咽道: 锁福,你就让弟弟去吧,他跟着我们只会过苦日子,大姑家条件好,他们不会亏待弟弟的。 等过几年,我们日子好过了,妈妈能挣钱了,再把弟弟接回来,你看行不行? 我还能说什么?我说不行能改变既成的事实吗? 或许是弟弟的离开,让母亲激发出了体内的潜能。 她不再哭泣,在家思考了三天,做出了一个决定,打算带着我去镇上租房子住。 她说,这样一来,我上学不用跑很多路,她也能在菜市场做点小生意挣钱。 往后的五年里,我们一直住在出租屋里。 其实母亲是一个聪明的女人,以前她习惯性依靠父亲,因此,她的能力得不到发挥。 如今靠山轰然倒塌,她只能想办法去努力生活。 因为她知道,她如果再不坚强,不但小儿子接不回来,大儿子也不会有前程。 凭着这股意志力,母亲的鱼生意做得越来越顺手。 她卖鱼的方式跟人家不同,她还提供上门服务。 只要有哪个饭店要鱼,她就亲自送过去。 由于她服务态度周到,价格也公道,她的鱼行生意越做越大,逐渐的在当地有了名气。 母亲一人忙不过来,又雇了两位工人帮着忙活。 我平时除了认真学习,余下时间就是做饭给母亲吃。 她那么辛苦,我帮不上大忙,只能尽量让她吃上一口热乎饭。 我心里有一个迫切的愿望,希望我们手里有了钱后,能把弟弟接回来身边。 2003年的冬天,母亲终于赚够一笔钱,在镇上买下来两间旧房子,我们结束了租房的日子。 有了家,我就催母亲快去把弟弟接回来,母亲说: 锁福啊,妈妈向你保证,你考上初一的那一年,我一定把弟弟接到你的身边。 有了母亲的保证,我好像看到了希望。 亲眼见母亲为我为这个家如此操劳,每天睡不到5小时觉,我心里就十分难受,总感觉是我拖累了母亲。 在这5年时间里,不断有媒人上门替母亲做媒,可都被她拒绝。 母亲说,她现在只想好好挣钱,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其他什么心思都没有。 我听了这话,心里既踏实又感动。 2005年的夏天,离开八年的弟弟终于回到了我们的身边。 那天,我是与母亲一起去江苏大姑家接弟弟的。 看着已经12岁,长高了不少的弟弟,我一刹那都不敢相认。 离开时他明明那么小小的一 团,现在咋长那么高了? 弟弟看到我和母亲,也是傻住了。 平时我们只是书信来往,也发过几次照片。 当真人面对面的站着,一下子还真不适应,就好像做梦一般不真实。 但总归是血脉亲情,我一把抱住了弟弟,兴奋的一连转了几个圈,直到转的头发晕,才把他放开。 母亲自然的又哭了一场,然后拉着弟弟的手上下打量,死活不肯放。 弟弟表现的也很高兴,但是,当听到我们要把他带回云南时,他迟疑了。 他看着大姑和大姑父,满眼的不舍。 大姑与大姑父何尝不是呢?他们养育了弟弟八年呢,感情自然是深厚。 可再舍不得,弟弟终归还是要走的。 大姑红着眼眶说: 锁宝啊,你跟着你哥哥和你妈回云南吧,以后你想姑姑和姑父了,随时随地可以回来看我们。 弟弟顿时就哭出来了声,用力的点头。 我们走的时候,大姑和大姑父追出了好远的路,迟迟不愿意回村。 母亲再也受不了了,她突然下决心道: 姐,姐夫,如果你们愿意,我就把锁宝留给你们,让他做你们的儿子吧。 你们养育了他8年,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我实在不忍心把他从你们身边抢走。 大姑一听,破涕为笑道: 秀芬,你说的是真的吗?你真的舍得让锁宝给我们? 母亲回答: 嗯,我想好了,现在交通发达,大家手上都有钱了,如果锁宝想我们,他可以去云南,如果我们想锁宝,我们可以来江苏,总而言之,锁宝是我们两家的儿子。 征得弟弟的同意,这事也就成了,弟弟继续留在了大姑家生活学习。 我又一次依依不舍告别了弟弟。 后来的十多年里,我们家与大姑家每年都会想办法聚会一次,或者他们来云南,或者我们去江苏。 我高考时,毫不犹豫选择了南京市区的大学。 毕业之后,我去大姑家所在县城工作成家,后来又把老母亲接到身边。 如此一来,我们与弟弟终于团圆,再也不要承受这离别之苦。 亲情,永远是最温馨的港湾。 (下集) 本文发表于5月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