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入3000已经是中等收入!”去年,中国专家的话遭到白岩松的反问:“如果真是这样,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已达 4亿,为什么好多人都拒绝承认自己已经进入中等收入人群?”
白岩松一句话戳破泡沫:“要真这样,为啥大家都不觉得自己算中等?”这事儿吵翻天,背后其实是数字和活法的较量。
专家看的是全国平均数,老百姓算的是生存账,北上广深租个次卧2500,吃饭交通2000,月薪3000连西北风都喝不上。
小城市赚3000倒是能活,但孩子补习班一年两三万,爹妈生病住个院,存款立刻清零。
中等收入听着体面,实际手里攥着钱却不敢花,这才是最扎心的,问题出在统计只管收入,不算成本。
房租占工资一半、教育医疗年年涨、35岁可能失业,这些生存压力全被数字过滤了,就像说“人均存款10万”,但你和马云的存款一平均,你也有500亿,这种算法除了添堵有啥用?
说到底,老百姓要的不是统计局的奖状,而是踏踏实实的安全感,什么时候月入3000敢生娃、敢辞职、敢生病,不用六个钱包凑首付,那时候不用专家盖章,人人都会认自己是真中产。
你觉得自己月薪多少才算真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