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中国制造业的工业4.0,既没有基础,也没有必要!”2022年,知名经济学家许小

“中国制造业的工业4.0,既没有基础,也没有必要!”2022年,知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公开质疑道,甚至他还建议中国不应该抄近道,可现实呢? 许小年觉得我国制造业一直靠人多力量大、规模效应吃饭。 核心技术像高端传感器、工业软件这些压根没攒够家底,标准化体系也跟不上,人才储备更是个短板。 按他说法,与其瞎折腾工业4.0,不如守着“世界工厂”的老本行,继续在中低端制造领域卷成本。 可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政府早把智能制造定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中央和地方真金白银砸进去超千亿,专门扶持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工厂。 海尔、三一重工这些龙头已经建成了全球顶尖的“灯塔工厂”,生产效率猛涨30%,能耗反倒降了20%。 另外,华为的鸿蒙系统都杀进工业场景,直接叫板西门子、GE这些老牌巨头。 智能装备领域,新松机器人、埃斯顿这些国产品牌,硬是啃下了六轴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国产化率蹿到40%以上; 阿里云搞的ET工业大脑,帮着中小企业把供应链数字化,成本直接砍掉15%-20%。 长三角、珠三角冒出一堆工业互联网平台,带着上百万家中小企业一起玩转型。 就说广东的定制家居产业,数字化改造后,订单交付周期从30天压缩到7天,直接把全球同行甩出几条街。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非得搞工业4.0?老老实实做代工不行吗? 但现实逼得你不得不变,劳动力成本年年涨8%,机器人密度却从每万人49台飙到392台,现在好多工厂黑灯瞎火都能生产,机器人全包了。 再加上碳中和目标压着,宁德时代用AI优化电池生产,单位能耗降了25%。 宝武钢铁搞个“钢厂大脑”,一年减排超百万吨二氧化碳。 更关键的是消费端在倒逼。 现在大家都想要个性化定制,海尔洗衣机C2M平台直接让用户参与设计,1台起订7天交货,参与设计率高达63%,这要没工业4.0撑着,根本玩不转。 所以说,中国制造业搞工业4.0不是抄近道,而是被逼到墙角后的绝地反击。 通过显示数据来看,智能制造试点企业营收增速比行业平均高5.8个百分点,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装备这些领域咱们都开始领跑。 工业4.0早就不是选择题,而是中国制造突围的生存法则。 那些觉得我们会摔跟头的人,怕是要眼睁睁看着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上爬得越来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