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4月30日,北京一女子看上9.2万的玉镯,丈夫趁店员不注意,把1.2万手镯的价签

4月30日,北京一女子看上9.2万的玉镯,丈夫趁店员不注意,把1.2万手镯的价签贴在9.2万的手镯上,最终折后花4千成功拿下,丈夫被捕后才知这手镯实际只值1万5,法院咋判?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4月30日,北京一家珠宝店内,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高某陪着妻子逛来逛去,五一假期的促销活动让珠宝柜台熠熠生辉,各种玉镯陈列在玻璃柜中,折射出柔和光芒。   妻子站在柜台前久久不肯离开,手指轻抚着一只翠绿色的翡翠手镯,眼神充满渴望,那只手镯标价9.2万元,高某心头一紧,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他预期。   妻子目光灼灼,似乎无法放下那只手镯,高某望着她,心中五味杂陈,他答应带妻子来挑个礼物,本是想趁着打折捡个便宜,谁料妻子偏偏选中这只价格不菲的翡翠手镯。   店员忙着整理货品,并未注意到柜台前的这对夫妻,高某抬头环顾四周,眼前的一幕激发了他脑中的歪念。   几步之外的柜台上,另一只手镯摆放着,价格标签上写着1.2万元,这只手镯样式普通,不如妻子选中的那只精致。   高某装作无意般靠近,瞅准店员背过身去的一瞬间,迅速将1.2万元手镯的标签撕下,贴到了9.2万元的手镯上,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仿佛训练有素,高某深吸一口气,内心的紧张渐渐平复下来。   他回到妻子身边,故作轻松地拍拍她的肩膀,店员走过来问是否需要帮忙,他点点头,将那只已经贴上1.2万元标签的手镯递给店员,说要看看折扣后的价格。   店员并未察觉异常,打开计算器核算一番,微笑着告诉高某,打折后的价格是4000余元,高某压抑住内心的窃喜,拿出银行卡付款。   店员熟练地将手镯装进精美的盒子里递给高某,妻子满心欢喜地接过盒子,戴上手镯,手腕在光线下莹莹生辉。   她并不知道,这个手镯从未以4000元的价格出售过,夫妻二人离开珠宝店时,店员依旧低头忙碌,毫无察觉。   几天后,珠宝店盘点货品,店员一件件核对账目,突然发现柜台内的手镯数量和价格标签对不上号,价值9.2万元的手镯标签挂在了一只普通手镯上,而那只翡翠手镯已经被卖出,却只卖了4000余元。   店员连忙将情况汇报给店长,店长调取监控,屏幕上清晰显示出高某调换标签的整个过程,珠宝店立即报警。   警方接到报警后,迅速锁定了高某的行踪,面对警察出示的监控证据,高某脸色发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警方将他带回派出所审讯。   经鉴定,那个标价9.2万元的手镯实际市场价值为1.5万元,远高于高某支付的4000余元,高某利用调换标签的手法,骗取店铺财物,数额达到1.1万元,已构成诈骗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经法院审理,高某的行为被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瞒真相,虚构事实,实施诈骗,其诈骗金额达到1.1万元,符合“数额较大”标准,最终,法院判处高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6000元。   高某站在法庭上,低着头,听着法官宣判,内心百感交集,为了节省几万元,他做出了这种不智之举,如今不仅丢了颜面,还留下一生的污点。   妻子站在旁听席上,望着手腕上那个被高某费尽心思“捡到便宜”的手镯,眼中流露出无尽的失望。   法院判决后,这起案件在网上迅速发酵,许多人对高某的行为嗤之以鼻,认为他为贪图小利而触犯法律,实属咎由自取。   也有网友质疑珠宝店的标价为何如此离谱,标价9.2万元的手镯竟然只值1.5万元,这其中是否存在价格欺诈?   对此,检察官特别提醒消费者,商家确有自主定价权,但若标价虚高且未实际成交,则不构成法律上的欺诈。   珠宝店虽标高价格,但最终并未按此价格成交,且未使用虚假宣传手段,因此不构成价格欺诈,而高某则不同,他是通过调换标签的方式,故意隐瞒真相,骗取财物,属于典型的诈骗行为。   这起事件也给商家敲响了警钟,完善货品核验流程,加强员工培训,防范类似调包伎俩,是防止财物损失的有效措施。   而对消费者而言,法律底线不容逾越,不论商家标价是否合理,通过非法手段牟利终究会受到法律严惩,高某的教训,无疑是一场代价昂贵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闹剧。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4-30 13:23《北京一男子调包翡翠手镯价签,标价9万多仅花4千买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