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嫖上瘾了?”2019年,杭州一女子在外出吃饭时,特地掏出价值4000元的保温杯,让服务员给自己倒水。不料,女子看到服务员给自己倒的是开水,就一口咬定保温杯损坏,还要求服务员按照原价赔偿! 杭州某餐厅后厨的饮水机旁,一个银灰色保温杯安静地躺在操作台上,这个看似普通的容器,内胆含有一个高科技的芯片,包装盒里藏着醒目的红色警示标签:最高耐受温度50℃。 正是这个特殊设计,在2019年引发了一场价值4000元的消费纠纷。 涉事女子携带的进口保温杯,采用了颠覆传统的温度控制技术,产品说明书明确标注,加入的水温要控制在50摄氏度以内,否则高温会导致杯子损坏。 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好奇,保温杯不能装开水,这是什么高科技保温杯? 根据女子介绍,这个保温杯之所以不一般,就是因为里面有个芯片,能通过高科技手段电解出水里富含的负氢离子,能够一定程度上延缓人体氧化。 所以女子在得知餐厅服务员按照常规操作注入开水时,她就感觉自己这个价值不菲的容器瞬间变成了普通水杯。 事件中的保温杯经专业机构检测,确认其隔热层在高温下确实会失效,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服务员并不知道这个杯子是个高科技杯子。 同时店家还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我们怎么知道她带着杯子来的时候,杯子是不是已经坏了呢?” 纠纷当日监控画面显示,服务员取杯时曾询问是否需要温水,但双方对"温水"的理解存在偏差,更何况饭店里一般都是开水,女子也没有作出特别的要求,最后服务员就按照正常的服务流程接了杯开水。 事件后续引发了诸多连锁反应,而双方最后也争执不下,更有意思的是,最后女子放弃了让饭店赔偿的要求,只是要求对方道歉。 没想到饭店十分硬气的表示:“道歉是不会道歉的,就走流程就好了。” 这起看似偶然的保温杯事件,暴露出新技术产品与传统服务规范之间的断层,当越来越多的"科技狠活"进入日常生活,如何建立更完善的消费提示体系,正在成为商家和消费者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消息来源:浙江6频道1818黄金眼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