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刘邦当了皇帝后,忽然想起自己和曹寡妇还有一个儿子,于是便回到沛县找人。没想到,曹

刘邦当了皇帝后,忽然想起自己和曹寡妇还有一个儿子,于是便回到沛县找人。没想到,曹寡妇却跪倒在地:“你把儿子带走吧,我是不会跟你进宫的。”

汉高祖刘邦出身平民,本是沛县亭长,言语放荡,游手好闲。年轻时,刘邦常在沛县一带游荡,与民间女子多有往来。曹氏,便是其中一位。

寡妇曹氏,年方二十有六,丈夫早逝,独自操持家中小田几亩,日子虽清苦,却坚韧自持,邻里皆敬其贤淑。曹氏貌不惊人,却气质温婉,性情端庄,是乡中公认的贤良女子。

当时刘邦尚未起事,游手好闲,好酒善谈,常在乡间闲逛,言语风流,颇受女子倾慕。

一次偶然,他在集市上见到曹氏,便多番调笑,曹氏初时不理,然而日久之后,见刘邦虽无正业,却口齿伶俐,待人慷慨,竟也暗生几分好感。

二人来往密切,终有一夜私会,曹氏怀孕,产下一子,取名刘肥。

可天命难测,不久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乱。刘邦见机投身义军,弃家而去,一别数年。

沛县烽烟四起,兵匪混杂,曹氏携幼子辗转逃难。她背着刘肥,穿过沼泽荒野,沿路乞讨,常常一口饭分作两口吃,先喂孩子,后自己才尝几口冷饭残羹。

数年光阴如流水,曹氏在苦难中将刘肥抚养长大。她教儿子识字为文,不忘祖姓,更时常告诫:“你父亲纵有万丈豪情,弃子别母终是罪。你当自立,不仰人鼻息。”

而此时,刘邦已由一介草莽,逐鹿中原,击败项羽,建立大汉,尊号“高祖”。

一日,他在朝堂忽忆旧情,叹道:“我在沛县尚有一子,不知其今安在。”随即命人访查旧人,终于在一处农舍寻得曹氏与刘肥母子。

当天,天子亲至沛县,盛气而来,百官随行,惊动乡邻。曹氏得知刘邦驾临,未施粉黛,仅着布衣,带刘肥于村口迎接。

她见刘邦,既不惊喜,也不怨怒,只默默跪地道:“你既为帝王,自有江山美人。儿是你的,我不夺。但妾身寒门寡妇,不愿进那深宫高墙。”

此语一出,满朝震动。刘邦愕然良久,眼中竟含泪,低声道:“卿之风骨,胜我后宫千万。”自此,曹氏不入宫,不封号,刘肥被立为齐王,享封万户。

曹氏一生未再婚,独居沛地,不依权势,不入深宫。她躬身农桑,教子读书,待人以诚,乡邻皆敬之称之为“曹母”。

她常教刘肥:“你虽是王公之子,然应知母亲之艰,不忘本,勿骄奢。”

刘肥年少即被封为齐王,车马浩荡,侍从成群,衣锦还乡时,威风凛凛。沛县乡邻无不侧目称赞,唯有他的母亲曹氏,却不为这王侯气派所动。

那日,刘肥回乡省亲,盛装入门,堂前布置华丽,家族亲戚纷纷前来拜贺。可曹氏却不见身影,刘肥亲自入后堂寻母,才发现她仍住在旧时茅屋,身着粗布,正在灶下熬粥。

见儿子到来,曹氏不言喜色,只请他坐于屋外土凳,亲手斟一碗粗茶,说道:“你虽为王,然天下多苦人。若能念及百姓,不枉我教你;若只图富贵享乐,母宁不见你。”

刘肥闻言,顿时面露愧色,脱去王服,跪于母前,说:“孩儿不敢忘母训,不敢负民心。”

曹氏点头,仍不入厅堂,宁守清贫,立母德于乡里,让刘肥一生谨记:贵不可骄,富不可忘本。 曹氏的刚烈与清醒,深深影响了刘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