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1年,美军20辆坦克向志愿军阵地冲去,可炮兵却没接到开炮的命令。危急时刻,

1951年,美军20辆坦克向志愿军阵地冲去,可炮兵却没接到开炮的命令。危急时刻,小战士高喊一声,独自一人冲上了炮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炮火声震耳欲聋,阵地上硝烟弥漫,就在这生死关头,一个身影猛地站上炮位,嘶吼响彻战场:“我来开炮,大不了枪毙了我!” 这掷地有声的一嗓子,究竟是谁喊出来的?他又凭什么敢在战场上公然“违抗军令”?故事的主人公,叫苏吊蛋,一个从山西穷苦农村走出来的娃。 苏吊蛋的童年,说起来就是一部苦难史,爹娘走得早,他小小年纪就得跟着姐姐姐夫混日子,那滋味,可想而知。 不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苦水里泡大的苏吊蛋,骨子里却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儿,16岁那年,瞧着姐夫参加了八路军,他也热血一涌,跟着投身革命,从此踏上了硝烟弥漫的军旅之路。 从抗日打到解放,苏吊蛋在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硬是从个新兵蛋子炼成了百战老兵,抗战那会儿刚入伍,他就不是个怕死的;到了解放战争,更是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打仗,屡屡立下战功。 但有一次,他腿上挂了彩,血糊糊的,可硬是咬着牙带伤冲锋,拿了个一等功,战友们谁不竖大拇哥?还有一回,碰上敌人机枪阵地死死咬住,这小子二话不说,抱起集束手榴弹就往上冲,硬是把敌人的火力点给端了,自己那条腿,又添了新伤。 而腿伤实在太重,再想当步兵冲锋陷阵是不行了,于是,苏吊蛋转到了炮兵部队,换了行当,他那股不甘人后的劲头可没减,别人练一遍,他练十遍,瞄准、测距、装填,样样活儿都抠得细。 很快,他就成了炮兵连里的技术尖子,一次炮兵比武,五发炮弹,他发发命中,直接就给提拔成了炮长,本事,是真刀真枪练出来的。 而朝鲜战争的烽火一起,苏吊蛋又主动请战,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1951年,朝鲜前线的一场遭遇战打得尤为惨烈。 但苏吊蛋所在的部队和美军硬碰硬,自己这边损失不小,炮都只剩下四门了,眼看顶不住,指挥部下了死命令:停止战斗,原地待援。 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十几辆美军坦克黑压压地朝着志愿军阵地扑了过来,更要命的是,炮兵和指挥部的通讯偏偏在这时候断了线!怎么办?上级命令是停止开炮,擅自开火,那可是要上军事法庭的。 可要是不开炮,阵地眼看就要被坦克碾平,弟兄们都得玩完,炮兵们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进退两难。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苏吊蛋站了出来,就是开头那一声吼:“我来开炮,大不了枪毙了我!”他一个箭步冲上炮位,装弹、瞄准、击发,动作一气呵成。 炮弹带着风声呼啸而出,“轰”的一声,不偏不倚,正中美军一辆坦克的履带,那坦克当场就趴了窝,没等敌人反应过来,第二发炮弹又干翻了一辆。 苏吊蛋这一炮,像是一针强心剂,也像是吹响了反击的号角,旁边的炮兵一看,也顾不上那么多了,纷纷开火。 而炮弹跟下雨似的砸向美军坦克群,美军哪料到志愿军的炮火还敢反击,而且还这么猛,当场就被打懵了,剩下的坦克也不敢再往前冲,纷纷停了下来。 但苏吊蛋可没闲着,趁他病要他命,指挥着炮班连续开火,一口气又敲掉了7辆敌军坦克,这么一来,为步兵兄弟们争取到了宝贵的反击时间,阵地上顿时枪声大作,志愿军战士们嗷嗷叫着冲了上去,跟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最终,这场战斗以志愿军的胜利告终,美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苏吊蛋呢?战友们都佩服他这股不要命的劲儿,送了他个外号——“战场雄鹰”。 打完仗回国,苏吊蛋在一次庆功宴上,竟然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对他这个战场上敢拍板的炮兵大加赞赏,还亲切地问他叫啥名。 而一听“苏吊蛋”,毛主席乐了,说这名字听着不大好,也忒不吉利了点,要不我给你改一个?说着,大笔一挥,写下“苏兆丹”三个字。 而旁边的周总理笑着解释,这“兆丹”二字,寓意着勇猛如火,热情如丹,从此,苏吊蛋就正式改名叫苏兆丹了。 1953年,苏兆丹作为战斗英雄,还参加了政协会议,小组讨论的时候,他结合自己的经历,提了不少实在的建议,又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朝鲜战争结束后,苏兆丹选择继续留在部队,成了一名职业军人。 战场上九死一生,身上伤疤摞伤疤,可苏兆丹从没叫过一声苦,他总是乐呵呵的,把心思全扑在部队建设上,新兵蛋子来了,他就手把手地教经验、传技术,帮他们尽快从老百姓转变成合格的兵。 一个穷苦出身的农村小子,是怎样在战火硝烟中一步步淬炼成钢,成长为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他那句“大不了枪毙了我”的背后,又承载了多少军人的血性与担当? 苏兆丹用他的一生,给出了答案,他的故事,简单,却也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信息来源:田兰富,张蕾,韩培方.隐功埋名40载 老农原是大英雄[J].中华魂,2002(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