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25年,冯玉祥让鹿钟麟杀掉徐树铮,鹿钟麟接到指示之后,表现的非常犹豫,一时间

1925年,冯玉祥让鹿钟麟杀掉徐树铮,鹿钟麟接到指示之后,表现的非常犹豫,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冯玉祥却说:“天塌了有柱子接着,你怕什么。”

北洋军阀那会儿,权谋、暗杀、派系斗法,简直就是家常便饭。1925年,冯玉祥下令让鹿钟麟干掉徐树铮,这事儿在当时可不是小动静。徐树铮是谁?段祺瑞的铁杆心腹,皖系军阀的顶梁柱,脑子好使,手段狠辣,可惜也因为这股子傲气,树敌太多。冯玉祥呢,西北军的头子,表面憨厚,实则心眼儿多得很。这俩人之间的恩怨,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鹿钟麟作为冯玉祥的得力干将,接到这个命令时,脑子估计都懵了,犹豫得不行,冯玉祥直接甩出一句:“天塌了有柱子接着,你怕什么!”这话糙,但理不糙,意思就是让他别怂,有啥后果老子担着。这段历史,背后藏着多少刀光剑影、派系博弈,值得咱们好好掰扯掰扯。

1925年,北洋政坛乱成一锅粥。段祺瑞被推上临时执政的位子,但也就是个傀儡,实权在冯玉祥和张作霖手里。徐树铮这时候从日本回来了。他之前因为直皖战争皖系败北,跑去日本避风头。1924年,段祺瑞复出,徐树铮觉得机会来了,立马回国,想借着段祺瑞的东风再干一番事业。他先跑去南方找孙传芳,谈妥了支持,然后大摇大摆北上天津,准备进北京。段祺瑞知道冯玉祥跟徐树铮有仇,赶紧派人送信,劝他别来北京,来了指定没好果子吃。可徐树铮这人自负得要命,觉得自己资历老,冯玉祥不敢动他。结果,他不仅来了,还高调跟段祺瑞见面,报纸上都登了头条。   冯玉祥一听徐树铮进京,火气蹭蹭往上窜。他跟徐树铮的恩怨,除了陆建章的私仇,还有派系斗争的账。徐树铮当年仗着皖系的势,挤兑冯玉祥不说,还拉拢张作霖、孙传芳,搞得冯玉祥在北洋圈子里处处受掣肘。现在徐树铮回来,摆明是要给段祺瑞撑腰,冯玉祥哪能让他翻身?于是,他把鹿钟麟叫来,直接下令:把徐树铮抓了,就地枪决。鹿钟麟一听这任务,头都大了。徐树铮毕竟是北洋元老,段祺瑞的红人,杀了他,政治后果谁担得起?鹿钟麟犹豫再三,冯玉祥直接甩出那句狠话,意思是你干就是了,出了事儿我兜着。   鹿钟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安排。他派了手下张之江,在廊坊火车站埋伏。1925年12月29日,徐树铮坐火车离开北京,准备南下。火车到廊坊站,张之江带人上车,以商议要事为由,把睡眼惺忪的徐树铮拖下车。徐树铮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拉到空地上一枪崩了,尸体扔在荒郊野外。这事儿干得干净利落,但消息传出去,北洋圈子炸了锅。

徐树铮一死,段祺瑞跟被抽了魂儿似的。他虽然震怒,但手里没兵,只能干瞪眼。他派人查案,冯玉祥早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说是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报仇,跟西北军没关系。段祺瑞没办法,只能给徐树铮买了副好棺材,厚葬了事。徐树铮的儿子徐道邻想告冯玉祥,结果官府说案子过期,不受理。这事儿表面上就这么过去了,但对北洋政坛的影响可不小。   冯玉祥通过这次暗杀,算是立了威。西北军在北方的地位更稳了,别的派系谁还敢轻易惹他?但这也让北洋内部的裂痕更深了。奉系的张作霖本来就跟冯玉祥不对付,徐树铮一死,张作霖觉得冯玉祥太狠,联合直系的吴佩孚,组了个反冯联盟。1926年初,冯玉祥被逼得退出北京,退守西北,暂时吃了瘪。不过,他这人韧性强,很快就整顿部队,靠着苏联的军火支持,卷土重来。   鹿钟麟呢,完成任务后继续跟着冯玉祥混,但这事儿估计给他留了阴影。他后来打仗还是勇猛,但再没接过这种暗杀的活儿。徐树铮的死,对皖系是个重击,但段祺瑞的势力还没完全垮。1926年,段祺瑞被奉系赶出北京,彻底退出政治舞台。徐树铮的墓立在萧县老家,碑文简单,风吹日晒,慢慢就没人看了。   这桩暗杀,表面看是冯玉祥报了私仇,实际上是北洋军阀派系斗争的缩影。那年头,军阀之间谁也不服谁,今天你拉我打他,明天他又联合别人搞你。徐树铮死得惨,多少有点自找的味道。他要是低调点,不那么张扬,兴许还能多活几年。可他偏偏觉得自己牛,硬要往北京跑,结果撞冯玉祥枪口上了。冯玉祥也不是啥好鸟,杀徐树铮既有私仇,也有政治算计。鹿钟麟夹在中间,最倒霉,硬着头皮干了这脏活儿。   说到底,北洋那会儿的乱局,谁也别装清高。徐树铮、冯玉祥、鹿钟麟,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权谋、暗杀、背叛,哪样不是常态?徐树铮死了,北洋的乱斗还在继续,直到北伐军来了,才把这帮军阀彻底扫进历史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