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14年,袁世凯头疼久治不愈,洋医束手无策,哪知中医黄石屏拿出一尺多长的金针,

1914年,袁世凯头疼久治不愈,洋医束手无策,哪知中医黄石屏拿出一尺多长的金针,在其头部刺了两下,袁世凯惊呼:赏银4万!

黄石屏这人,搁在清末民初那会儿,绝对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本名黄灿,1850年出生在江西樟树市大桥乡程坊村,家里条件不错,算得上官宦人家。他爹黄良楷是道光年间的武举人,在山东当过官,还因为平捻军立过功,官至泰武临道。黄石屏打小就跟着爹练武,拳脚功夫扎实,后来又迷上了医术,拜了清廷御医聂厚生为师,专攻针灸。他还找了个少林僧人圆觉,学了点气功,把武术、气功和针灸掺和一块儿,弄出了一套独门绝活。

他的金针,长一尺多,平时卷成圈儿套在左手中指上,用的时候一拉就直,细得跟头发丝似的,但韧性极强,能扎进一寸多深的粉墙还不弯,这手艺在当时真是没谁了。黄石屏30岁那年,在淮阳富安当了十年盐务官,管着盐税,日子过得挺滋润。可他这人直性子,受不了官场那些弯弯绕,干脆辞了官,跑到上海、扬州、南通开医馆,靠给人扎针看病混日子。他有个绰号,叫“江右金针黄石屏”,名气大到啥程度呢?南通的张謇、扬州的盐商、甚至上海的洋人都知道他。他治病不摆架子,穷人看病常不收钱,富人给多少他也不推辞,豪爽得很。黄石屏的医馆里,药柜子一溜排开,墙上挂着几幅字画,病人从早到晚挤得满满当当。他治好的病五花八门,聋病、瘸腿、慢性咳嗽,啥都能搞定,民间都说他是一针下去,病魔就跑。   1914年,袁世凯那会儿正忙着当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手握北洋军,权势滔天。这人1859年出生在河南项城,年轻时靠平朝鲜甲申政变崭露头角,后来在清廷混到军机大臣、总理大臣,1912年逼退宣统帝,当上民国大总统。他推了不少新政,比如整顿货币、发展实业,还定了春节放假的规矩,1914年工业公司从1912年的14家猛增到89家,华侨投资的企业也多得数不过来。

可这人脾气大,独断专行,1913年搞“二次革命”镇压,杀了不少革命党人,1914年又解散国会,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弄得全国上下怨声载道。就在这年,袁世凯摊上个烦心事——头疼。这毛病来得莫名其妙,平时还好,一激动就疼得跟刀割似的,额头青筋直蹦。他找了好些洋大夫,德国来的罗兹博士也上了阵,开了堆西药,折腾半天没一点用。总统府里气氛紧张,底下人做事都小心翼翼,生怕惹袁世凯发火。张謇这时候站出来,推荐了黄石屏,说他针灸功夫了得,治好了自己的腿疾。袁世凯半信半疑,派人把黄石屏从南通请到北京。

黄石屏到了总统府,带了个旧皮包,里头装着他的金针和几件家伙什儿。他给袁世凯号了脉,说是偏头风,气血不畅导致的,扎两针就能好。他从左手中指取下金针,展开后直愣愣一尺多长,先在袁世凯头顶的百会穴扎了一针,慢慢捻动,又在颈后的风池穴补了一针,全程没几分钟。针拔出来后,袁世凯活动了下脖子,头疼居然真没了。他当场拍板,赏了黄石屏4万银元,还亲笔写了块“一指回春”的匾额。这事儿传出去,北京城里都炸了锅,报纸上也登了,说中医硬是把洋医比下去了。   黄石屏拿了赏钱,没在京里多待,谢绝了袁世凯让他当御医的邀约,回了南方接着开医馆。他的名气更大了,医馆门口天天排长队,上海的洋人、扬州的盐商、福州的读书人,都跑来找他看病。有个英国商人李那路,腿瘫了好几年,在伦敦花大价钱没治好,听说黄石屏的事,专程从上海赶来。黄石屏在他腰上扎了一针,李那路当场就能下地走路,围观的群众直喊神医。福州有个叫谢叔元的读书人,得了五年治不好的怪病,黄石屏用了三针,病就好了,谢家送了4万块钱,还写了篇长文章到处传。

黄石屏的医馆里,病人送的锦旗挂满墙,他却没啥架子,照样给穷人免费看病。洋大夫罗兹听说了这些事,特意跑去黄石屏的医馆瞧热闹,看到他治病后彻底服了气,逢人就说中医针灸太神奇。黄石屏还特别有骨气,有洋人出高价请他去国外教针灸,他一口回绝,说这是少林绝学,绝不外传。

1916年,他把毕生经验写成《针灸诠述》,书里详细讲了金针的用法和穴位,成了中医针灸的经典。袁世凯这边就没那么顺了,1915年他非要称帝,搞了个“洪宪帝国”,结果全国反对,护国战争打起来,1916年他病死,活了57岁,临死前还被尿毒症和糖尿病折腾得够呛。黄石屏1917年在扬州去世,67岁,临走前还在给人看病。他的医术和为人,至今还被中医界念叨,袁世凯那4万银元的赏钱,也成了中医史上的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