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江西洪门水库拍卖引发争议,根源在于公共资产处置的透明度问题。根据《政府投资条例》

江西洪门水库拍卖引发争议,根源在于公共资产处置的透明度问题。根据《政府投资条例》,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转让需公开征求公众意见,但此次拍卖公告期仅7天,远低于法定最低30天的要求。

拍下经营权的“新成立6天公司”引发质疑,触及《企业国有资产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数据显示,近三年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中,成立不足一个月的企业中标案例占比达5.3%,其中23%存在股权代持等隐性关联问题。

水库的历史属性加剧公众关切。这类由集体力量建成的公共设施,其产权归属存在模糊地带。参考2019年《关于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意见》,此类资产处置应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范畴,而此次拍卖未体现村民参与权。

争议背后反映公共资产治理的深层矛盾。2023年审计署报告指出,全国19个省份存在公共资源处置程序不规范问题,涉及金额超280亿元,暴露出制度执行与公众期待间的落差。

公共资产处置必须坚守“公共性”底线,严格履行法定程序,保障公众知情权与参与权。对历史形成的集体资产,更需审慎评估社会价值,在市场化改革中平衡效率与公平,避免“重拍卖轻民生”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