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听说母亲尚在人世,就带妻子回家探亲,回家后,他见原配也在,顿时大吃一惊:“你怎么也在?” 女人抬起头,一脸平静:“我一直在这儿,哪也没去。” 这个女人叫王四娣,是刘忠的原配妻子。 谁能想到,堂堂将军,居然还有个原配?而这位原配,已经替他守了整整二十多年。 王四娣是隔壁王家的女儿,刘忠还是个毛头小子时,两家就定下了娃娃亲。王家本不喜欢这个女儿,觉得女孩没用,差点扔掉。多亏了刘忠的父亲,说愿意认这个孩子做儿媳妇,才把王四娣从命运的缝隙里捞了出来。 小两口从小一起长大,感情也好,1924年成了亲。婚后虽然不富裕,但日子过得也算稳当。 可好景不长。1929年,红军进了闽西,刘忠脑子一热,参了军。临走前,王四娣红着眼却什么也没说,只一句:“你去吧,我等你。” 刘忠走了,战火一烧就是十几年。刚开始还有点消息,后来彻底断了音讯。听说长征路上打得惨,死人无数,村里人都说刘忠怕是没命了。 刘母年纪大了,心也凉了,劝王四娣改嫁。她还年轻,又没孩子,不嫁人一辈子多苦?可王四娣一口回绝:“我是刘家的媳妇,死也不走。” 这话她不是说说而已。从此,她就像刘家的一员老兵一样,把持着这个残缺的家。耕田喂猪、种菜煮饭,照顾刘母,一守就是二十多年。 那时的农村,守寡是件苦事,尤其是年轻守寡。别人背地里怎么说她,她从来不放在心上。哪怕日子清苦、孤单,也从没想过另找出路。 而远在战场上的刘忠,命是保住了,人也混出头了。他转战南北,立下不少战功,还娶了个新老婆——同为革命战友的伍兰英。两人情投意合,恩爱非常。 刘忠以为,老家早就没了。他听说老红区被国民党血洗,觉得母亲和妻子多半都已经不在人世。那时候没通信,他也不敢去打听,怕听到噩耗。 直到1953年,他才听说,母亲竟然还活着! 那年,他带着伍兰英一起回家探亲。可他没想到,一进村口,居然看见王四娣还在老宅。 她没走,没嫁人,没怨过谁,依旧在刘家,替他照顾高龄的老母亲。 当年那个温婉的姑娘,如今脸上爬满风霜,眼神却依旧坚定。她就像从时间缝里走出来的人,守着旧时的承诺,守了一辈子。 刘忠愣在原地,心里翻江倒海。伍兰英见状,主动上前寒暄,拉着王四娣的手,说了不少贴心话,倒让王四娣有些不知所措。 那天晚上,刘忠没说什么。他只是悄悄留下了一笔钱,说是补贴家用,也算是对王四娣这些年辛苦的回报。 第二天,他就走了,继续和伍兰英过他的将军生活。 王四娣仍旧留在老屋,照顾刘母,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她没吵、没闹、没哭,也没追问。就这样,在一间低矮的土房里,走完了她的一生。 刘忠成了将军,得了荣誉,留下了名字。 而王四娣,只是一个在猪圈边喂猪的女人,一个在旧屋里点灯的人,一个一直没等到“归人”的“原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