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被派去江西前线围剿红军的钱大钧在火车上偶然碰见陈赓,在一番交谈后,却故意将他放走,身边副官不解的说道:你咋放他走啊?钱大钧直言:这是个烫手山芋,我奈何不了他! 1933年,陈赓接到组织的任务,从南京转往江西瑞金。但刚刚被营救出来不久的他,身份还很敏感,只能乔装打扮,低调出行。 那天,陈赓坐上了前往江西的火车。车行至徐州,他下车透气,没走几步,眼角忽然扫到几个国民党高官簇拥着一位中年人登上一节刚挂上的特别花车。陈赓猛一回头,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这不是钱大钧吗! 这钱大钧,可不是别人,正是他在黄埔军校的老师,当年是教兵器课的副教育长,对陈赓十分熟悉。如今他正奉命围剿红军,偏偏自己也正好奔着红军根据地而去,怎么能不怕暴露? 陈赓低头快步溜回自己的车厢,还特意把帽子压得更低,希望能躲过去。可车刚一开动,钱大钧的副官就找上门来了,笑着说:“老长官请你过去喝杯茶。” 这回想推都推不掉了。陈赓只好硬着头皮进了那节花车。果不其然,钱大钧一眼就认出了他,笑着说:“我刚在站台就看见你了。”陈赓装傻充愣:“只是路过,没什么正经事做。” 钱大钧不动声色,似笑非笑地听他说完,也不多问,就放他回去了。 陈赓刚松口气,换了个车厢,谁知车才开不久,副官又来找他:“老长官请你再过去吃个饭。” 陈赓心头一沉,心说这还没完呢?不过事已至此,他干脆咬牙进了车厢。没想到钱大钧这回更加热情,一边招呼他吃饭,一边闲话家常,说起黄埔时的往事,笑容里不带一丝敌意。 吃着吃着,火车到站了。陈赓站起身准备下车,钱大钧忽然拍了拍他的肩:“有事你就走吧,我不拦你。” 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落在陈赓耳里却像是放下了一块千斤巨石。他深深鞠了一躬,快步离开了车厢,继续奔向瑞金。 而这边,花车里的副官看着陈赓的背影走远,实在忍不住问:“长官,这人是共党分子吧?咋不抓啊?” 钱大钧眯着眼,悠悠地说:“你以为这是谁都敢抓的?这是个烫手山芋啊,连委员长都拿他没辙,我们何必多此一举?” 原来,早在几个月前,陈赓在上海就被捕过,落在了蒋介石手里。蒋介石三番五次劝降,还许以高官厚禄,陈赓宁死不屈。换了旁人,早就人头落地,可陈赓不同,不但是黄埔一期的佼佼者,还曾在危急时刻救过蒋介石一命。宋庆龄等社会名流也纷纷出面施压,蒋介石才不得不放人。 正因如此,钱大钧明白得很:这陈赓,谁碰谁倒霉!黄埔的人抓他,会被骂“恩将仇报”,共产党的人恨他不杀,国民党的人怕他不敢动。与其落个两头不讨好,不如装作什么都没看见,顺水推舟放他一马。 可要是全程装作不认识,那又显得太假了。于是钱大钧干脆“请君入瓮”,两次把陈赓请进车厢,吃吃喝喝,叙旧寒暄,既做足了面子,也给自己留了台阶。这一招不动刀兵、不沾血腥,却巧妙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