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供应链外迁不是万能药,跨境独角兽的“降本梦”正在破碎 根据《Vogue Bu

供应链外迁不是万能药,跨境独角兽的“降本梦”正在破碎 根据《Vogue Business》4月28日的报道,在美国高关税政策的冲击下,虽然不少品牌尝试向东南亚、印度等地分散生产,但由于配套不足、转移成本高昂,大规模供应链外迁在短期内仍难成气候。 所以,那些原本寄希望于“供应链外迁”来规避美国加税的跨境电商们,可能又要失望了。 其实,供应链外迁这条路,听上去很美好——劳动力更便宜,政策似乎也没那么紧。但真正走上这条路的企业,才发现坑比想象得多。先不说初期投入的巨大成本,光是供应链效率、品质稳定性、物流配合度这一关,就足以让人头大。 就拿Shein来说吧。面对美国取消小额免税、成本大涨的压力,它也很快行动,想把部分生产转到东南亚、印度。可东南亚很多国家,比如越南、印尼,虽然人工便宜,但产业配套跟不上,面料、辅料供应要靠进口,工厂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根本无法做到Shein在广州那种“3天打样、7天上架”的节奏。 而印度,更是大名鼎鼎的“外资坟场”。虽然印度劳动力更廉价,被美国计划加税幅度大概是东南亚的60%,但印度服装产业“小、散、弱”,根本满足不了Shein对产品多样性和快速交付的需求。 更何况,现在连东南亚也不安全了。美国一旦对东南亚纺织品加税,原本的“避风港”直接变成了“雷区”。结果,Shein的“供应链转移”梦想才刚起步,就已经到处踩雷。说到底,供应链外迁从来不是一场成本游戏,它是综合实力的比拼。 供应链迁移,不只是换个工厂那么简单。你得重新磨合生产标准,重新建设物流体系,重新打通质检、交付、客服各个环节。这种折腾,不仅短期内成本压不下来,反而会导致履约时效变慢、产品质量波动、客户投诉增加。 所以,眼下这场全球供应链转移潮,说白了是一场淘汰赛。真正能跨过这道坎的,不是那些简单追求降本的玩家,而是能把供应链打造成护城河的企业。 像Shein这样的企业,现在不得不面对这样一张考卷:当便宜失效,供应链出问题,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