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几十名孕妇来到四川什邡市罗汉寺待产,这引起了部分僧人的顾虑:身怀六甲的孕妇进寺庙、在佛门净地“见血”都是大忌。住持素全法师却说:“见死不救才是最大的忌讳”,地动山摇中,108个“罗汉娃”降生罗汉寺。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大地震把四川震得天翻地覆。什邡市作为重灾区之一,满目疮痍,基础设施几乎全毁。当地妇幼保健院大楼岌岌可危,几十名待产孕妇没了地方生孩子。医疗设备损坏,医生护士忙得焦头烂额,孕妇们挺着大肚子,有的甚至已经临盆,情况紧急到不行。就在这时候,有人想到了罗汉寺——离城区不远,又是砖木结构的古建筑,抗震能力比现代楼房强。于是,求助的目光转向了这座千年古刹。 罗汉寺位于什邡市城郊,始建于唐代,因供奉十八罗汉而得名。2008年之前,它就是个普通的佛教寺庙,香火不算特别旺,但本地人常来烧香祈福。地震发生后,寺庙的主体建筑虽有损伤,但总体还算稳固。关键是,寺里空间大,有院子,能容纳不少人。更重要的是,住持素全法师是个有担当的人,愿意敞开大门接纳灾民。这让罗汉寺在灾难中成了一个意外的避风港。 几十名孕妇涌进寺庙,事情却没那么简单。佛教寺庙历来被视为清净之地,有很多讲究。孕妇怀着孩子,生产时难免“见血”,这在传统观念里是大忌。有些僧人觉得,这不仅违背清规戒律,还可能冲撞佛祖,带来不好的因果。更何况,寺里平时不许杀生,连肉都不让吃,现在突然要接生孩子,僧人们心里多少有点打鼓。 就在僧人们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住持素全法师站了出来。他没多废话,直接说了句:“见死不救才是最大的忌讳。”这话简单,但分量重。素全法师认为,佛教的核心是慈悲,救人比守规矩更重要。孕妇和孩子要是没地方去,活不下来,那才是真正的罪过。他这一句话,把大家的顾虑打消了,也定了整个救援的基调。寺庙不再只是念经的地方,而是变成了救命的场所。 素全法师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老和尚,他1967年出生在成都,家里条件一般。小时候聪明好学,1985年考上电子科技大学,学的是理工科。毕业后在政府部门干过几年,工作挺出色。但1989年,他在成都昭觉寺接触了佛法,觉得人生得有更高追求,就皈依了清定上师,法名叫智国。1992年,他正式在石经寺出家,1994年在五台山受戒,后来又学了几年佛法。2006年,他来到罗汉寺当住持,带着一颗慈悲心管理寺庙。地震时,他这种务实的性格起了大作用。 决定接纳孕妇后,罗汉寺迅速动了起来。5月13日,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带着能用的设备赶到寺里。僧人们把院子腾出来,用蓝色帐篷搭起临时产房。没产床怎么办?拿长凳拼起来。没输液架?用树枝绑着凑合。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剖腹产,医生在手电筒的光下忙活,顺利生下来了。素全法师还给孩子取名叫“震雯”,寓意在地震中迎来希望。接下来几天,寺里忙得像战场,僧人和医生齐心协力,硬是让108个孩子平安落地。 为了救人,罗汉寺的规矩被打破了不少。僧人把自己的禅床捐出来给孕妇睡,甚至同意煮肉汤给产妇补身体——这在平时是想都不敢想的。5月15日晚上,暴风雨来了,帐篷差点被吹翻,僧人和部队来的军医一起守着,撑到天亮。整个过程没啥花哨的,就是一群人咬着牙干活。108个孩子里,有顺产的,也有剖腹产的,每个孩子的出生都是个小奇迹。 这108个孩子后来被叫作“罗汉娃”,一是纪念罗汉寺,二也因为他们数量刚好跟佛教里的108个数对应,挺有缘分。孩子们的到来,给灾区带来了希望。寺里的人说,听到婴儿哭声的那一刻,感觉天塌下来也没那么怕了。这些“罗汉娃”不仅活下来了,还成了什邡人心里的一份安慰。 地震过去后,罗汉寺立了块石碑,刻上108个“罗汉娃”的名字,留作纪念。每年5月12日,不少“罗汉娃”和家人会回寺里看看,感谢当年的恩情。2018年,电影《一百零八》把这个故事搬上银幕,让更多人知道了。到了2023年,这些孩子15岁了,大多过着普通生活,有的成绩好,有的爱玩,但都懂得感恩。素全法师还在罗汉寺当住持,平时除了修行,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 啥是真正的慈悲?是死守规矩,还是救人要紧?答案不言自明。 参考资料 四川罗汉寺为救地震孕妇破清规 破“戒荤腥”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