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15年,北京女子诈骗60万,获刑10年半。7年来,她怀孕5次生下3个娃,至今

2015年,北京女子诈骗60万,获刑10年半。7年来,她怀孕5次生下3个娃,至今仍未收监服刑,难道法律拿她没辙? 2022年6月的一个上午,北京市某法院的档案室内,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一份特殊的案卷。这已经是第七次为同一个被告人开具《监外执行决定书》,案卷上的日期跨度长达七年之久。这个特殊的被告人就是安生,一个因为诈骗罪被判处十年零六个月有期徒刑,却至今仍未真正步入监狱的女性。 时间回到2015年,在北京市某区,一起涉案金额达60万元的诈骗案正式进入司法程序。这起案件的主角是1985年出生的北京女子安生。当时的安生刚与丈夫吴君结婚不久,通过丈夫认识了他的好友陶小明。在与陶小明接触的过程中,安生向他抛出了一个"诱人"的商业计划。 安生声称自己经营着一家奢侈品包包生意,利润相当可观。她向陶小明提出了一个投资方案:只要投入60万元,每天就能获得6000元的利润,按照每周营业六天来计算,周日结算收益。为了让这个计划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她还特意准备了一份看似正规的奢华皮具有限公司入股协议。 陶小明夫妇为了筹集这笔投资款,做出了一个改变他们命运的决定: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他们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才凑齐了60万元交给安生。然而,现实远非他们想象的那般美好。不仅预期的高额回报从未出现,每天还要承担房贷的高额利息。这让这对原本生活无忧的夫妻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 随着时间推移,陶小明夫妇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额的房贷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开始精打细算,甚至需要变卖家中贵重物品来应付日常开销。曾经和睦的家庭氛围也因为经济压力而变得紧张。每当陶小明追问投资情况时,安生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什么公司供货紧张、市场行情不好等等。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吴君与安生离婚之时。作为安生的前夫,吴君终于向陶小明道出了真相: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奢华皮具公司,入股协议也是伪造的。当事实大白于天下时,安生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诈骗行为,但声称钱已经被挥霍一空。 这起诈骗案给陶小明夫妇带来的影响远不止经济层面。原本过着中产生活的他们,不得不面对债务缠身的困境。房贷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变更原有的生活方式,连最基本的开销都需要精打细算。更令人痛心的是,这场变故也给他们的夫妻关系带来了难以弥补的裂痕。 在穷尽所有和解可能性后,陶小明最终选择了报警。在充分的证据面前,法院很快对安生作出了判决: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表面上,这起诈骗案似乎就此画上了句点。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仅仅是一个漫长司法拉锯战的开始。 判决结果出来后,案件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当时的安生不仅正在独自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子女,还处于怀孕期。基于人道主义考虑,法院做出了首次为期6个月的监外执行决定。这一决定虽然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化,却也无意中为日后的执法困境埋下了伏笔。 在司法系统内部,这类案件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一位基层法院的法官透露,类似案件在实践中经常面临两难:既要维护法律的威严,确保判决得到切实执行,又要考虑到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怀孕女性犯人的处理问题,一直是法律实践中的敏感地带。 然而,安生似乎从第一次监外执行中找到了规避服刑的方法。当第一个6个月监外执行期限即将到期时,她刚生下的孩子正处于哺乳期,法院不得不再次批准监外执行。从2015年到2022年的7年间,安生至少怀孕5次,其中成功生下3个孩子。加上此前的2个孩子,她现在已经是5个孩子的母亲。 这种情况在司法实践中并非个案。类似的案例还出现在云南,一名叫李言的女性因运毒被判12年,同样利用怀孕和哺乳期多次逃避服刑。当地政府最终通过多部门联动,将孩子的监护权转移给父亲或外婆,才得以将其收监。这些案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多位法律专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有检察官建议,应该在怀孕生产期间暂停计算刑期,将监外执行改为暂缓执行。待怀孕状态消失或哺乳期结束后,再开始执行刑期。这样既能体现法律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又不会削弱法律的威严。 媒体的持续关注也推动了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有媒体统计发现,近年来类似案例呈现增多趋势,引发了公众对司法公正的质疑。一些评论指出,这种利用法律漏洞逃避惩罚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更是对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 对于安生的案件,截至2022年6月9日,她生下最后一个孩子,监外执行期限延续到2023年6月9日。如果这次能够顺利收监,她实际在监狱服刑的时间可能只有2年左右。然而,如果她再次采用相同的方式,这10年6个月的刑期可能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这种现象严重挑战着法律的威严。法律的人性化考虑本是为了体现司法的温情,而不是为了给犯罪分子逃避惩罚提供便利。更令人痛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新生儿往往成为了最无辜的受害者。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这类漏洞正在逐步得到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