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中原窑洞   中原窑洞是兼具实用性与生态智慧的传统民居。它在黄土高原深厚的土层上

中原窑洞   中原窑洞是兼具实用性与生态智慧的传统民居。它在黄土高原深厚的土层上掏挖或夯筑而成。由于使用砖木较少,因此成本很低。   窑洞均为拱形结构,顶部呈圆拱形,这种结构既可分散土层压力,又能使洞窟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 厚达数米的黄土层形成天然的隔热保温层,使室内温度常年稳定在10-25℃左右,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窑洞建筑因地制宜,地形不同,孔洞的样式也不同。主要类型有3种,一是依山挖凿的靠崖窑;二是下沉式四合院型地坑院;三是在地面用土坯或砖石垒拱的锢窑。照片上的窑洞五一前摄于洛阳市孟津区油王村,是典型的四合院型地坑院,又称"天井式窑院"。这种地坑院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豫西地区黄土高原上特有的住宅形式。从地面向下挖一个深约七八米的大坑,坑的边长10至12米不等,然后在四壁开凿窑洞,在深坑的一角挖一条供主人进出的斜坡甬道,形成一个天井式地下宅院。深坑顶端的四周砌有一道高约30至40厘米的拦马墙,主要功能是防止人畜失足跌落坑内,同时也防止雨水灌进坑内形成积水。拦马墙外的平地上还可以晾晒谷物。坑内地面中央挖一个5至7米深的渗水井,用来积蓄雨水,防止坑院被淹。这种充满古老智慧的建筑由于处于地下,常常是"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大多搬进了建于地面的新式房屋,古老的窑洞大多无人居住,失去了实用功能,但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密码,如今仍被改良利用,成为特色民宿或文化遗产景点。窑洞古民居 农家窑洞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