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一夜间击落了三架法国阵风战斗机,恐怕现在最难过的该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当初为了融入欧洲,刚在2024年签下12架阵风的超级订单,总价高达30亿欧元,为此甚至婉拒了性价比更高的中国歼-10CE。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曾公开表态,采购阵风是"融入欧洲的关键一步",毕竟法国是欧盟核心,而塞尔维亚的入欧谈判已拖了十年,用真金白银买"入场券"看似精明,但阵风此次实战吃瘪,让这笔买卖突然尴尬起来。
2022年塞尔维亚接收中国FK - 3防空系统之际,武契奇曾盛赞“东方朋友的装备可靠”,如今,未购防空系统娘家(中国)的战机,却押注“欧洲货”,且其首秀失利,颇具戏剧性。
更为微妙的对比在于,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Block3正是巴基斯坦空军的主力战机,且其搭配中国PL - 15E导弹,此次虽未公布战果具体细节,却已引发关于中法战机代际差距的讨论。
有网友调侃:"武契奇现在可能边看战报边揉太阳穴——欧盟签证还没到手,战机性价比先打了水漂。"
南亚空战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军贸背后的政治算计,塞尔维亚的"阵风采购"本质是地缘站队,武契奇试图用军购敲开欧盟大门,与土耳其买F-16换美国松口的操作如出一辙。
但现代战争不讲人情世故,印度阵风折戟提醒我们:押注"政治正确"的装备可能血本无归。
中国战机近年外销成绩亮眼,靠的不是外交捆绑,而是实打实的性价比和实战验证,泰国购买的VT-4坦克在演习中碾压邻国T-90,沙特彩虹无人机在中东屡建奇功,都是活广告。
反观法国阵风,虽有"欧洲骄傲"光环,但8亿美元单价比美国F-35还贵,性能却无代差优势。
武契奇的困境是小国的缩影:在安全需求与地缘博弈间走钢丝,但或许他该学学匈牙利——既买中国电车厂提振经济,又购德国坦克安抚北约,左右逢源才是生存智慧。
毕竟,当欧盟用"价值观"明码标价时,塞尔维亚的阵风账单里,每一欧元都写着"妥协"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