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9年12月10日清晨,一股日军在广东钦县那香(今广西钦州钦北区那香镇一带)

1939年12月10日清晨,一股日军在广东钦县那香(今广西钦州钦北区那香镇一带)一带被国军击溃,日军残兵将近八十人取道新棠逃往广西邕宁县雅王(今广西南宁良庆区雅王村),新棠乡(今广西钦州钦北区新棠镇)的屯林村是日军逃往雅王的必经之路,前方的村民获知消息飞奔回村告知情况,按照路程计算,这股日军很快就会到达屯林,时间已经很紧迫了。

1939年12月的一个清晨,阳光照耀在广东钦县的土地上,一股日军在那香镇一带被国军击溃。残败的日军,接近八十人,仓皇逃往广西邕宁县雅王。途经新棠乡的屯林村,这里的村民们早已听闻了日军的逼近。消息如同惊雷般传遍了整个村庄,村民们的心情从惊慌变为愤怒。

"快!快告诉大家,日军要来了!" 一个村民气喘吁吁地跑回村子,向其他村民们报告。大家立即开始紧张起来,一些村民收拾好随身物品,准备逃往山上避难。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选择了逃避。屯林村的老兵黄德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

黄德高是个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退伍军人,他知道,如果日军踏入这片土地,村庄将遭受无情的摧残。他毅然挺身而出,决定组织村民自卫。

他走遍每家每户,动员村民。"老弱病残的先撤退,青壮年的跟我留下来,我们要保卫我们的家园!" 黄德高在村口大声喊道。村民们被他的勇气所激励,纷纷响应,三十多人决定加入他的队伍。

黄德高和村民们开始搜集武器。村里的武器匮乏,只能找到一些土制的枪械。这时,黄昂光提出,他家中有一门祖传的土炮,虽旧,却可能发挥作用。村民们迅速将这门土炮搬了出来。

黄德高和村民们组成了一支临时的抗日武装力量。他们在一个高地上设下埋伏,准备迎击日军。

十时许,日军终于出现在村民们的视线中。黄德高举起手中的武器,大声下令:"打!" 枪声、炮声震耳欲聋,土炮发出的小钢珠在日军中造成了巨大的混乱。

然而,战斗并非一帆风顺。日军迅速反应,开始有组织地进行反击。黄德高和他的队伍虽然勇敢,但武器简陋,人数也不占优势。

战斗越发激烈,黄德高在指挥中身受重伤,不幸牺牲。尽管如此,他们的抵抗使得日军无法轻易通过,最终日军选择了绕道而行。

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屯林村的人们成功地抵御了日军的侵犯,保护了自己的家园。战后,村民们聚集在战场上,望着散落的武器和一匹日军的军马,感慨万分。这些残留的物品,成为了他们对抗侵略者勇气的见证。

"黄老哥,看这些武器,我们真的做到了!" 一位年轻的村民,眼中含着泪水,对着黄德高的兄弟黄达强说。黄达强沉默地点了点头,眼神中既有悲痛也有骄傲。

战场上,血迹斑斑,医疗用品散落一地。虽然无法确知日军的具体伤亡,但这些痕迹足以说明,日军在这场战斗中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村民们在搜集武器的同时,也在心中默哀,为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

"这些武器,我们要好好保存,也许还会用得上。" 村里的一个老人说,他拄着拐杖,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

"对,我们要记住这一天。我们用生命捍卫了家园。" 另一个村民回应道。他们努力从战场上清理出一条路,将可用的武器和那匹日军的军马带回村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屯林村逐渐恢复了平静。村民们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成为了村中的传奇故事,传诵于老少之间。黄德高和其他牺牲的村民被视为英雄,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村中的每一个人。

"我们必须记住这些英雄,记住他们的牺牲。" 村长在一次集会上说道。"我们的和平不是白来的,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

村中的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参与过战斗的,变得更加坚定和勇敢。他们知道,保卫家园的责任可能随时会落在他们的肩上。黄德高的故事,他的勇气和牺牲,成为了他们心中的火焰,照亮了他们前行的道路。

"黄叔叔,你看,我们都记得你说过的话。" 一个孩子在村里的纪念碑前对着黄德高的照片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是你教会了我们怎样去保护我们的家园。"

这个小小的村庄,虽然只是抗战史上的一笔小小的插曲,却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屯林村的人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在面对强敌时,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能展现出不凡的勇气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