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在2010年釜山国际电影节大师班上的话:
「今天的电影光得奖不算完成任务,还要被市场和观众认可,票房好。卖座不等于不艺术,并不是因为你很艺术,观众就会向你致敬。
不分什么形式或类型,历史的、当代的、商业的、文艺的、大片、小片……好电影就是好电影,一目了然。
导演是为大银幕而生的人,只有大银幕才能显现出电影的魅力,电影是永远的。我不敢说自己是中国最好的导演,但我敢说我是中国最勤奋的导演。
第五代没什么了不起,但我们得感谢那个时代,那时的文学非常厉害,出了很多优秀的小说。78年后发达的文学创作和当时全社会如饥似渴的学习氛围成就了第五代,让大家喷薄而出,一鸣惊人,拍出了很多有力量的作品。
我对当今的文学现状不满意,好剧本难找。电影或者电视的发展是离不开文学的,大部分的导演都是要改编作品。因为导演和写东西的,是两个范畴,当然有些天才可以合二为一(姜文),但我并不是这样的天才。中国那个时代的文学成就了第五代,直到今天,我的习惯也是从文学中找剧本,实在找不到自己就瞎编一些,也编得不太好。我老开玩笑说我是个三流编剧,习惯用镜头去讲故事。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到了商品时代,导演寻找到好的题材、好的小说的机会很少。常常有人问我拍这个电影是不是要和过去的作品不一样?其实我就是等米下锅,碰见这个故事就拍了,不是你手头有几个好剧本,还能好好选择一下拍什么题材,而是你好不容易碰见一个动心的东西,就去拍了它。至今我都希望能挑到好剧本,但是很难。我认为电影导演这个职业,就是使文学作品影像化。
我文体不错,想考美院,但不会素描;报考体院,又没练过专项;当时还想过报考西北畜牧学院,因为比较好考。我就是乱找,志愿跟电影完全无关。
我爱北京,但因为我是外地人是个北漂,所以我很少拍关于北京的题材,我觉得我不了解这座城市。
我看电影总是跟着把好的构图画下来,有时一场电影会画上百张,完全忘了故事是什么。
未来10年都不要再提第五代了,要让年轻人拍出更多好电影。
中国电影有SC制度,但没有FJ制度,一部电影观众从8岁到80岁的都可以看,如果未来SC制度能宽松些,导演们会拍出更多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