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了!美国沃尔玛货架刚摆上纯本土制造的T恤,不到半天就被抢空!12.98美元的定价看似普通,但每件衣服里竟藏着一张手写“感谢卡”,有人调侃:“这哪是买衣服?分明是花钱买情绪价值!” 这事要搁五年前,打死我都不信。毕竟美国制造业回流喊了这么多年,连富士康的百亿工厂都能变成“威斯康星州大泥潭”,更别提一件T恤的生产链了。 但这次,就连最底层的沃尔玛超市里都上架了美国制造的T恤,有人说这是美国制造业成功逆袭的代名词,但殊不知,这波抢购背后,其实藏着不少猫腻! 先给您算笔账:中国产的T恤批发价1美元,美国本土生产得3.5美元,就算加上关税,中国货运到美国也比本土造便宜一半。可沃尔玛这件T恤标价12.98美元,还能卖断货,这波“爱国税”交的太离谱了吧! 是,美国棉花产量全球第三,质量却拼不过中国新疆棉。美国巨人公司生产这件T恤,用的棉花其实是北卡罗来纳州的机械采摘棉,纤维短、韧性差,做出来的衣服又薄又透。为了降低成本,他们还得从宾夕法尼亚州的同一家供应商那里采购布料,美其名曰“产业链整合”,实际上就是找最便宜的本地货凑数。 再看看这营销手段,每件衣服塞张手写感谢卡,说是“情绪价值”。可您猜怎么着?沃尔玛线上平台随便一搜,5美元以下的T恤一抓一大把,最便宜的0.43美元,就是运费要5美元。就算排除这些“套路价”,5到8美元的T恤质量也不比这件差——说白了,这感谢卡就是给消费者洗脑的“心理安慰剂”,让您觉得多花的钱是在支持美国工人,实际上都进了资本家的腰包。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政府为了这场“制造业回流秀”,没少下血本。《通胀削减法案》砸了3690亿美元补贴本土企业,沃尔玛和巨人公司就靠着这些钱把成本压下来。但羊毛出在羊身上,美国纳税人的钱补贴了企业,最后还不是消费者买单?您想想,一件T恤多花的5美元,够买两包薯条了,这“爱国”的代价可不低。 有人可能要问了,为啥消费者愿意当冤大头?这就得说说美国的“爱国主义商品”市场有多扭曲。普通T恤20美元起步,很多所谓“美国制造”就是设计和印刷在美国,布料还是从中国进口。沃尔玛这件T恤标价12.98美元,比同类产品便宜近一半,还打着“纯美国制造”的旗号,自然能忽悠不少人。就像当年富士康在威斯康星州建厂,号称投资百亿、创造万岗,结果变成“大泥潭”,现在沃尔玛的T恤也不过是另一场“政治秀”罢了。 再看看供应链,美国纺织业早就空心化了。巨人公司为了生产这批T恤,不得不从中国采购自动化设备,说是“降低成本”,实际上暴露了本土产业链的脆弱。就算这样,这批T恤的质量还是被吐槽“比试产时薄了一圈”。您说这是“美国制造”,倒不如说是“中国设备+美国棉花+越南工人”的混合体。 最讽刺的是,美国消费者嘴上喊着支持本土制造,身体却很诚实。之前有个花洒厂商做过实验,同样的产品,“美国制造”标价239美元,“中国制造”129美元,结果2.5万人浏览,584人买中国货,美国货一件没卖出去。这次沃尔玛的T恤能卖断货,说到底是利用了特朗普上台前的政治焦虑,把商品包装成“对抗中国”的武器,跟当年“抵制新疆棉”那套路如出一辙。 您要问这背后有没有猫腻?当然有!沃尔玛承诺长期采购,稳住供应商;政府提供补贴,降低成本;再加上“爱国营销”,制造抢购假象。 但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美国制造业回流喊了十年,富士康项目缩水90%,特斯拉上海工厂30秒造一辆车,德州工厂却因缺电池停工半年。一件T恤的成功,不过是资本和政治合谋的一场闹剧,等热度过去,该倒闭的工厂还是得倒闭,该失业的工人还是得失业。 说到底,这就是个“皇帝的新衣”故事。美国政客和资本家联手给消费者编织了一个“制造业复兴”的美梦,用一张手写卡片和几个爱国口号就把大家的钱包掏空了。等潮水退去,您会发现,所谓的“美国制造”,不过是贴在中国制造上的一张标签而已。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