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中美会谈之前,特朗普对我们的口风明显放硬!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告诉记者称,不会为了重启与中国的贸易谈判而下调对华实施的145%高关税。不仅如此,特朗普表示,他们说是我们主动提出的(谈判),我觉得他们应该回去好好研究一下他们的档案。
特朗普这招 “极限施压” 的老套路,本质上是把关税当筹码,把谈判当剧本。5 月 8 日白宫记者会上,他一边拒绝下调 145% 的对华关税,一边倒打一耙称中方 “主动求谈”,活脱脱一副 “我要打架但你得先道歉” 的市井做派。
这种看似强硬的表演,实则暴露了美国在谈判桌上的焦虑 —— 毕竟,当一个人反复强调自己 “不怕谈崩” 时,往往正是最怕谈崩的那个。
特朗普的 “嘴硬” 背后,藏着三重现实压力。一是选举年的政治算计。
2024 年总统辩论中,他与哈里斯的口水战已显示出选民对经济议题的敏感。此时对华强硬既能转移国内通胀压力,又能迎合部分选民的民粹情绪。
二是美债市场的脆弱性。美联储持有 4.2 万亿美元美债的 “左手倒右手” 游戏,早已让美国财政沦为 “借新还旧” 的庞氏骗局。2025 年一季度 GDP 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因进口激增拖累陷入负增长,若此时对华妥协,可能被政敌攻击为 “向中国认输”。
三是美元霸权的深层危机。当全球 “去美元化” 趋势加速,美国急需通过关税战维持贸易逆差,以延缓美债崩盘的倒计时。
但中方的谈判逻辑向来清晰:谈,要在平等基础上谈;打,奉陪到底。从 2021 年安克雷奇对话的 “中国人不吃这一套”,到 2025 年外交部 “打谈结合” 的表态,中国始终以实力为底线。
美国若想通过关税讹诈迫使中国让步,无异于痴人说梦。毕竟,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已从 2018 年的 3233 亿美元降至 2024 年的 2189 亿美元,产业升级和内需市场的壮大,正逐步消解美国关税的杀伤力。
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会超出 “赢或输” 的二元思维。美国的强硬姿态,本质是其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控制力衰退的外显。
当美联储股东们为 4.2 万亿美元美债利息发愁时,他们更害怕的是美债收益率失控引发的全球资本逃离。而中国在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的突破,正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
或许,真正的较量不在谈判桌,而在谁能更高效地解决自身经济结构性矛盾。
最后想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18 年贸易战初期,美国也曾扬言 “中国必败”,结果却是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
如今特朗普的 “嘴炮”,不过是旧剧本的翻拍。这场博弈的终极赢家,永远属于那些在风暴中保持战略定力的国家。
你认为中美博弈的转折点会在哪里?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