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当年放弃枭龙,兜兜转转,还考察印度的光辉和LCA,在光辉和丹麦的二手F16之间犹豫不决,最后买了F16,现在在拍大腿吗?
先说成本账。阿根廷最终采购的24架丹麦二手F-16AM/BM,单价接近3500万美元,这价格能直接买两架全新“枭龙”Block3。更要命的是,F-16的维护成本是“枭龙”的2.3倍——光是发动机大修就得送回美国原厂,而“枭龙”的RD-93发动机在巴基斯坦本地就能搞定,这账怎么算都亏。
再说交付风险。丹麦这批F-16服役超过30年,机体寿命只剩2000小时左右,按阿根廷空军年均300小时的训练强度,7年就得报废。更要命的是,美国要求这批战机必须升级到MLU标准才能出口,结果丹麦自己都没完成升级,导致交付时间从2024年拖到2027年。反观“枭龙”生产线,巴基斯坦2023年刚给尼日利亚交付了3架,产能完全能保证按时交货。
技术代差更扎心。阿根廷买的F-16AM/BM还停留在机械扫描雷达时代,而“枭龙”Block3配的是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对空探测距离是F-16的两倍。更讽刺的是,阿根廷周边国家比如巴西,已经装备了瑞典“鹰狮”战机,其“流星”导弹射程150公里,刚好克制F-16的“麻雀”导弹。
后勤保障成死穴。美国明确表示不会为阿根廷提供AIM-120中距弹,这等于把F-16的獠牙全拔了。而“枭龙”Block3标配的PL-15E导弹射程145公里,巴基斯坦还能提供导弹维护培训。阿根廷空军现在连飞行员训练都得求着美国开放北约靶场,这跟当年买“超军旗”时被法国卡脖子的剧本简直一模一样。
政治枷锁更致命。英国早就放话要制裁任何敢给阿根廷提供战机的国家,结果美国带头破坏中阿“枭龙”谈判,丹麦才捡了漏。但问题是,阿根廷买了F-16就得跟着北约体系走,连导弹都得从美国买,这和当年被英国卡住“飞鱼”导弹有啥区别?
印度“光辉”的笑话更说明问题。阿根廷考察“光辉”时,印度连生产线都没满负荷运转过,战机单价还比“枭龙”贵40%。现在“光辉”量产型故障率高达27%,阿根廷要是真买了,估计飞行员得天天祈祷别坠机。
阿根廷这波操作完美诠释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放着性价比高、交付快、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枭龙”不要,非要当西方军火商的冤大头。等这批二手F-16到货时,周边国家的五代机都要满天飞了,阿根廷空军怕是连哭都来不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