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准备干掉将军,将军知道后对心腹说: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
唐朝经过了几百年从初创、繁荣到衰落的历史时期,此后,国家又一次陷入分裂阶段,这就是史称的五代十国时期。郭威所建立的后周就是其中之一。
郭威的父亲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大臣,掌管一方军政大权。郭威本来拥有这样显赫的家世,自然能过上优裕安定的生活,而且也会有个大好前程。但因为生于战乱的唐末,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唐昔日的辉煌已经奄奄一息,直至灭亡。
当然,乱世也是个出英雄的节点,郭威就是在这种历史环境下,被推上了历史舞台。他首先加入了李继韬的队伍。
因为作战勇猛,敢于冲锋陷阵,深得李继韬的赏识,甚至当他不小心将一个凶恶的屠夫杀掉时,李继韬也没有对他深究,还将他放了。
离开李继韬后,郭威又投奔了刘汉高祖刘知远,又开始经历一段曲折的人生。在刘知远的麾下,郭威又显示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忠勇而为,为刘知远当上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是,刘知远称帝的喜庆气氛还没消散,就突然传来儿子去世的消息,这给刘知远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原来刘知远的长子叫刘承训,是个性格非常温和敦厚的人,身为父亲喜爱和器重,刘知远称帝后,就委以要职,授予刘承训开封尹、检校太尉、同平章事等职衔,事实上,这只有太子才有担任的资格。
刘知远有着非常长远的安排和打算,对长子寄予了厚望。遗憾的是,刘承训刚刚二十六岁,竟突然去世,这把刘知远的计划都打乱了,失去了爱子,就像失去了王朝的将来,刘知远痛心疾首,也一下子大病不起。
眼看着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刘知远自知来日不多,就有心留下遗嘱。他召来史弘肇、王章、苏逢吉、郭威等重臣心腹,把次子刘承祐托付给大家,立为皇位继承人,这就是后汉隐帝。
就这样,刘承祐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这时他刚刚十八岁,与哥哥相比,他在国政治理等方面显得就差多了,特别是与父亲所器重的老臣们关系疏远,甚至出现了隔阂,他反而与居心叵测的舅舅李业往来密切。
在李业的蛊惑下,刘承祐准备对老臣下手,要除掉他们。此事虽然遭到母亲的劝阻,但刘承祐依然固执行事。
刘承祐和李业商定了一个阴险的计划,他们以议事为名,召来史弘肇、杨邠、王章等大臣上朝。而宫外,他们事先埋伏下了几十个武士。几位重臣没有防备,被擒拿,然后被杀掉。
杀掉几个朝臣容易,但要杀在外掌握兵权的郭威,就没那么容易了,但刘承祐还是要试一试,他下诏郭威军中的巡检使郭崇杀掉郭威,而郭威早有觉察,先下手为强,于是试探郭崇的态度,郭崇是个识时务者,立刻表示反戈一击。
郭威有勇有谋,他将诏书略加修改,将诛杀郭威改为让郭威诛杀诸将。郭威借助这个假诏书率领大军以“清君侧”为名,向朝廷发起大举进攻。
刘承祐匆忙派兵阻击,但他哪里是郭威的对手,很快,他就被郭威所杀,结束了后汉的历史。
郭威进京后,他先是做出一副拥戴刘赟为帝的样子,后来在部将的拥戴下,黄袍加身,建立后周。
郭威原来有两个儿子,还有养子的三个孩子,一共五个人,当时都在汴梁。郭威起兵反叛后,刘承祐将这五个人都杀了。
郭威本来致力于辅佐后汉,忠心耿耿,但看到刘承祐如此残害老臣和自己乃至家人,他的心彻底凉了,也就激发了他推翻后汉的决心。
后周建立后,郭威显示出治理国政的能力,他兴利除弊,进行了社会改革,贤能的人得到重用,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郭威也赢得了人们的爱戴。
从郭威起兵抗击后汉,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历史教训,就是当一个帝王在拥有了自己的江山后,如何对待曾经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忠臣。
一些帝王在得到天下后,总是担心有人会篡夺自己的皇权,于是就疑神疑鬼,而首先被怀疑的就是曾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忠臣,甚至不惜将他们置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