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印控克什米尔恐袭事件过去不到半个月,印度与巴基斯坦最终还是大打出手。当地时间5月7日凌晨,印度武装部队发起代号为“辛杜尔”行动,向巴基斯坦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五处地方发射导弹,目前至少造成7人死亡。
作为回应,巴基斯坦发动地面和空中作战行动。当地时间7日凌晨,巴基斯坦军方表示,巴军击落了两架印军战机和一架无人机。与此同时,袭击发生后,巴基斯坦宣布关闭全境空域48小时,并取消全国范围内所有航班。
不得不说,过去十几天,国际社会呼吁印巴克制,两国终究还是没有听进去。但事实上,双方交火早有预兆。当地时间5日,巴基斯坦再次发射一枚导弹,而这是3天内,巴方发射的第二枚导弹。同一天,印度也不遑多让,宣布成功测试了一款新型鱼雷。
除了军事层面的对峙,当地时间4日,巴基斯坦还宣布禁止通过海运、空运、陆运来转运印度商品,并禁止第三国出口到印度的货物过境巴基斯坦,以此来回应印度2日对巴基斯坦下达的贸易禁令。
与此同时,当地时间4日,印度还关闸断水,切断了流向巴基斯坦的水源。为此,印方还宣称,不会让“一滴水”流向巴基斯坦。这意味着双方签署的《印度河河水条约》被中断,此举无疑对巴基斯坦造成重要损害。
要知道,巴基斯坦大部分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都依赖这些河流,如今莫迪政府中断水源供应,不仅冲击巴基斯坦的农业和民众生活,甚至还有可能由此引发巴基斯坦国内的混乱。对此,巴方已经发出核战警告。
有分析认为,现如今印巴局势有三种走向。一是在目前交火升级的情况下,双方爆发类似于2019年那样的小规模军事冲突,最后两国坐上谈判桌,局势也随之降温;二是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类似于上个世纪的卡吉尔战争;三是双方爆发高烈度的战争,局势也随之失控。
要知道,印巴在历史上由于克什米尔问题已爆发过三次战争,每次战争所带来的后果都是难以估量的。如今,两国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核导弹完全能够覆盖对方的全部国土,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局势失控,演变为大规模战争,那么极有可能升级为核大战,届时所带来的后果将是毁天灭地的。
事实上,印度此次在恐袭事件尚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显然有转移国内矛盾的意图。再加上莫迪此前授权印度军方“自由行动”,显然印巴难以避免战争。如今,战火在巴控克什米尔边境重燃,就是最好的印证。不过,有分析指出,莫迪政府虽然发动了战争,但并不打算让局势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简单来说,此次双方开战之后,最终还是会回到谈判桌前,用对话解决两国分歧,而不是任由战争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