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30岁的龚全珍要与比自己大18岁的开国将军甘祖昌结婚。然而,就在结婚的前几天甘祖昌突然消失了。没想到,当他再回来时,龚全珍却说:“这婚不结了,我没时间。”
1923年,龚全珍出生在山东烟台。
由于家里穷,龚全珍小学毕业后,靠着妈妈变卖嫁妆才得以上了中学。
1941年,龚全珍上了高中。由于成绩好,很受老师的重视。当时,日本人又攻陷了山东的一个城市,他们要求中学生集会庆祝,龚全珍所在学校的校长让她作为代表去了。
龚全珍愤恨不已,事情结束后,她就退学了。
后来,在好友的帮助下,龚全珍去一所小学当了老师。
为了能够继续求学,龚全珍和好友经历种种坎坷,进入淅川国立一中读高中。在战乱中的求学注定是不安定的,不过龚全珍的学业并没有落下。
1945年抗战胜利,龚全珍想报考西北大学教育系,在亲戚的帮助下,一位姓赵的先生让自己的老师为龚全珍担保,就这样,龚全珍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后来,她也和赵先生结婚了,还生了两个男孩。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西北大学。一天,首长贺龙来到西北大学给学生讲话,号召大家参军支援边疆建设。
龚全珍听到消息后,表示要去参军。可是丈夫却不支持,为此她和丈夫离婚。
1950年3月,龚全珍带着两个儿子到了新疆,在军区八一子弟学校到了教师,还当了学校的副教务主任。
没想到在这里,龚全珍还遇到了陪她后半生的那个人。
1952年冬天的一天,校长通知龚全珍,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甘祖昌来学校了,要了解后勤部官兵的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请龚全珍汇报一下。
那天汇报结束后,校长告诉龚全珍,甘祖昌对她印象很好,希望校长为他们牵线。
起初龚全珍认为两人各方面都差距太大,甘祖昌是首长,自己只是老师,甘祖昌48,自己才30岁……
几天后,甘祖昌又来学校找龚全珍,还见了她的两个孩子,甘祖昌抱起老二亲了亲,又慈爱地摸了摸老大的脑袋。
之后,甘祖昌向龚全珍坦诚相待,说了自己的经历。校长又趁热打铁,讲述了甘祖昌为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
龚全珍经过一番考虑,决定要和甘祖昌在一起。
本来定的是这一年的三八妇女节结婚,可是由于三月五号那天,苏联领导人去世,甘祖昌决定推迟几天。
可是后来甘祖昌因为工作忙,竟然“消失”了,龚全珍给他打了三个电话,工作人员不知道她是谁,就直接说“甘部长不在!”“甘部长外出了!”“甘部长没时间!”
龚全珍决得甘祖昌架子很大,非常生气,以至于半个月后,甘祖昌找到她时,她忍不住生气地对他说:“婚不结了,我没时间!”
甘祖昌听到后哭笑不得,他向龚全珍解释自己是真的忙,不是架子大,是工作人员态度不好……
误会解开了,龚全珍破涕为笑。
1953年3月20日,龚全珍终于和甘祖昌举行了婚礼。
1955年,由于甘祖昌之前头部受过几次重伤,落下了脑震荡的后遗症,导致经常头晕,为此,他多次向组织提出辞掉一切职务,回老家当农民。
甘祖昌全盘托出自己的想法,龚全珍听后心头一惊,她生长在城市,根本不会干农活,回到农村会不适应,还有没有学校接收她……
但是考虑再三之后,她决定追随丈夫的脚步。
1957年,经过大半个月的跋涉,一家人终于到了甘祖昌的老家莲花县沿背村。
在村里,龚全珍认为自己干农活效率低,就找到教育局,向局长介绍自己的情况,希望继续任教。没多久,龚全珍被分配到九都中学任教。
这所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很差,只有3个老师,龚全珍没有一丝迟疑,第二天就去报到了。
几年后,龚全珍又被调去南陂小学当校长,在这里一教就是13年。再后来,她又被调到甘家小学。
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他拿出工资的80%用来修水利、建校舍、扶贫济困,带领乡亲们建起3座水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水渠,办起食品加工厂、水泥厂、碾米厂等工厂。
龚全珍每个月也有80块钱的工资,她也向丈夫把大部分钱拿来用到了学生的身上。
对于龚全珍来说,她无法在农业上帮到丈夫,但通过教书育人的方式,和丈夫一样实现了为乡亲服务的愿望在学校里。面对山村里的孩子,龚全珍是既当老师,又当妈妈,几十年来,她帮助很多辍学的孩子重返学堂,并为他们交生活费。
只是夫妻两人这样的做法,委屈了他们的孩子们。
1986年3月28日,甘祖昌在家乡病逝。
丈夫去世后,龚全珍倡议成立了“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募集社会资金,采取定期救助和临时救助相结合的方式救助困难对象。
毛泽东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龚全珍就是这样一个难得一辈子做好事的人。
生命不息,奉献不止。前行的道路上,龚全珍一直把丈夫当作榜样。她几十年如一日服务百姓,矢志不渝,初衷不改。
龚全珍严以律己的大爱大善人格,就是这样,渗透在她的生活之中,就像一股甘泉,洗濯着世间的污浊,滋润着世道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