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402年朱棣登基,朝中勋贵很快臣服于朱棣,唯独朱棣的小舅子徐辉祖将自己关在祠堂

1402年朱棣登基,朝中勋贵很快臣服于朱棣,唯独朱棣的小舅子徐辉祖将自己关在祠堂,跪在父亲牌位前哭泣;朱棣将其抓入大牢,并对皇后徐氏说:“我是真想杀了你弟弟!”

说起朱棣,这位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的功绩可不少,在位期间,委派郑和下西洋,主张编修《永乐大典》,为百姓创造了一个富裕的和平盛世。

虽说功绩不少,可是关于登基称帝这一事,便有得一说了。

朱元璋驾崩后,他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称为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听信了他人谗言开始削藩,在一年之内,五位藩王相继被削,之后朱允炆便开始对付他的四叔朱棣。 同时朱棣也因为朱允炆的削藩政策,招兵买马准备起兵谋反。后来举兵,打出了为国“靖难”的名号,一举攻打到皇城。

朱棣登基以后,继续了长达四年的战争,以清君侧的口号,清除了建文的忠臣,史称“靖难之役”,不过这是后话了。 今日是朱棣登基的日子,他很快便掌握了朝堂,朝中建文的忠臣有些已经被砍了头,其余的大臣很快便臣服了他,而在这个重要的日子,身为他小舅子的徐辉祖却自己呆在祠堂里。 朱棣派人去查看,来人禀报徐辉祖跪在祠堂父亲徐达的牌位前,哭泣不止,请他来见皇上,可他不肯,执意留在祠堂。

朱棣顿时怒火三丈,立即选择亲自去见他。可进到祠堂后,徐辉祖仍然是不肯抬头看他一眼,埋头大哭。 朱棣问他:“朕登基的日子你不来见朕,这是何意?”徐辉祖仍是不肯看他,之后无论朱棣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他,他自始至终都一言不发。 在场众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来不及为徐辉祖担心,连忙跪地说:“皇上息怒。”

朱棣盛怒之下,令人将他下狱,便转身离开。他为何不立即下令将其处死呢?这就不得不说起徐辉祖的身份了。 徐辉祖是徐达的长子。而徐达被朱元璋称为“功贯古今人第一”,虽然徐达在国中的地位甚高,可他却不恃宠而骄,而是教育自己的子女忠君爱国。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徐辉祖更是跟随自己的父亲四处征战,忠于朱元璋,成为了朱元璋身边的重臣,并封他为魏国公。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也对他也非常重视。

除此之外,他也还有一个身份,便是朱棣的小舅子。所以这次战役对他而言,是个两难的选择,是选择家还是选择国家?毫无疑问,他选择了国家,因为他自小的教育,所以即使是自己的大舅哥,自己也不能与他站在同一阵营。 朱棣如今要登基,徐辉祖感觉自己愧对大明,愧对父亲,而自己也无法改变这一切,只能跪在父亲的祠堂前,放声大哭。 朱棣气极了,将他关进大牢,这若是旁人,朱棣必然将他砍头,可徐辉祖不同,他是发妻的弟弟。

朱棣回到寝宫后,不久徐皇后便去了,朱棣拉着徐皇后的手说:“我是真的想杀了你弟弟。我劝了他许久,可他连话都不愿与我说。” 徐皇后深知徐辉祖的做法对朱棣而言是无法忍受的。她这个弟弟自小和她亲厚,她们二人关系很好,可是她也知道弟弟的秉性。 在父亲的教导下,弟弟对建文忠心耿耿,他又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自然不愿跟随朱棣,可毕竟是自小长大的亲弟弟,自己又怎么能忍心弟弟被砍了头呢。

朱棣也深知这一点,他并没有一时冲动杀了徐辉祖,他念及徐皇后跟随自己多年,他们二人心意相通,彼此清楚对方的想法,如今的江山也可以说是他们一起打下来的。 正因如此,他不愿意将徐辉祖处死,还想给他一个改变的机会。于是没等徐皇后说话,朱棣便说:“我知道你的想法,我不会处死他,过几天让他回府中,只要他愿意改过自新,就放他出来。” 听到这句话,徐皇后也不用多说了,他们二人之间不必多言。

不久徐辉祖便被放回府邸,朱棣将他关在府中,革除他的爵位和俸禄,朱棣问他,可他不愿意臣服,徐皇后也亲自去劝徐辉祖臣服于朱棣,但他还是不肯。他一直不愿意屈服,一直在府中直到去世。 徐辉祖用生命证明了自己的刚正不阿,朱棣其实对他也有几分敬佩,在他死后,任命他的长子徐钦继承魏国公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