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马承源在香港的一家古玩店里闲逛,却看到角落里有一套青铜编钟。旁人都道这是赝品,可马承源却对其十分的感兴趣。店主暗喜,直言表示:“你要是喜欢5万也可以。” 马承源是研究青铜器的专家,对于青铜文物的钻研到了如痴如醉地地步,练就了一双辨别的青铜器的慧眼。 青铜器因为年代久远,许多珍贵文物流落在外,被当成破铜烂铁卖掉的也不少。 作为了解青铜器价值的专家,马承源那叫一个心疼啊,他从事工作以来,就在全国各地“抢救”青铜器。 那些被人们认为是“破烂”的青铜器,被马承源一次次“捡漏”,让这些无价之宝重见天日。 最难得的是,马承源不计回报,他的工作不是为了取得多大成就,而是为了让青铜器得以保存。 50、60年代的时候,有些收藏家手中的青铜器,有被毁坏的危险,马承源为了保证青铜器的完好,想尽办法将青铜器送到博物馆。 但是当青铜器安全无虞之后,马承源又会将青铜器原样送回藏主的手中,那些收藏家被马承源感动,纷纷将自己的藏品捐赠给国家。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商鞅方升,就是因为马承源的保护,最后被捐赠给了博物馆。 马承源的保护文物的风度令人感动,而他为了争取文物,不惜代价的态度,更令人敬佩。 90年代,很多不法之徒利用文物牟利,盗取文物卖到黑市,马承源高度关注民间的古玩市场,抢救流失文物。 古玩市场上鱼龙混杂,存在很多仿冒品,要想辨别真伪不容易,马承源多年来刻苦研究,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有一回,马承源在香港古玩市场上寻找珍贵文物,一套不起眼的青铜编钟引起了马承源的注意。 店主根本没把这套编钟当回事,着重吆喝那些刚出土的金银玉石。 马承源对青铜器如数家珍,青铜器不是张扬的珍宝,不会因为价值越高而更耀眼。 马承源拿起那一只编钟仔细观摩,从泥土中看到了“晋侯”两个字。 马承源是个行家,从编钟的花纹字样,到重量形制上,他确信这是货真价实的晋侯苏编钟。 马承源当下就向店主询价,店主以为马承源是个编钟手机爱好者,因此张口就要了6万元港币。 90年代,6万元可是天价了,一同前往的朋友连忙拉住马承源,示意他太坑了,不要买。 “这也不能保证真假,你真的想要吗?” 朋友低声劝说马承源不要买,精明的古董店老板虽然不会鉴别文物,但是却看出了马承源的不舍。 老板立刻殷勤地还价,说若是马承源喜欢,5万元港币也能卖。 马承源却没有接受还价,说出了让老板和朋友都惊讶的话。 “就6万吧,但是我一次性拿不出6万,你要给我留着,不能卖给其他人。” 朋友十分震惊地看着马承源,不敢相信,马承源真的要花6万买一套脏兮兮的编钟。 马承源没有改变想法,已经开始要和老板写字据。 一起来的朋友范季融,也是青铜器收藏家,他看出了马承源对这套编钟的坚持,因此慷慨解囊,为马承源垫付了6万元。 马承源连连感谢,直到两人离开古玩店后,马承源才告诉范季融,其实6万元已经是他们捡漏了。 “这套晋侯苏编钟价值不菲,别说6万元,就是60万,甚至是600万,都没法买到,我这会捡便宜了。” 范季融也仔细打量了这套编钟,他也是青铜器爱好者,可是论鉴别青铜器的慧眼,还是马承源最为敏锐。 后来这套编钟经过清洗和修护,这套编钟的价值逐渐被世人得知。 根据编钟的样式和青铜上刻的铭文,这套编钟是西周时期的文物。 因为编钟上的铭文十分特殊,之前的文物发掘从未见到过,因此很多人无法确认编钟的真伪。 马承源慧眼识珠,根据自己专业所学,判断出编钟的来历,因此不惜重金购买,将编钟待会会博物馆。 这些未曾被发现的花纹和铭文,填补了西周青铜文化的一段空白,丰富了青铜器的研究。 参考资料:晋侯苏钟
猜你喜欢
🤳
2025-05-07
momodddance
今天拜佛祖,惊天大运滚滚来!此乃千年一遇的殊胜机缘专为叩首之人撒下「逆天改运
2025-05-08
雨后清荷
最近好像肉乎了点儿
2025-05-08
智敏ELF
一、构思过程上联“旧岁成旧历”里,“旧岁”指过去的年份,“旧历”既可以理解为
2025-05-07
甘木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