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明万历年间,3300多名戚家军集体讨薪,被骗至演武场集体坑杀。 戚继光,1528

明万历年间,3300多名戚家军集体讨薪,被骗至演武场集体坑杀。 戚继光,1528年出生在山东登州,家里世代武将出身。他从小就读兵书,练武艺,立志报国。嘉靖年间,东南沿海被倭寇搞得鸡犬不宁,明军打不过,丢脸丢到家了。戚继光看不下去,1559年在浙江义乌招了3000多农民和矿工,建了戚家军。这帮人没啥背景,但戚继光硬是把他们练成了一支铁军。怎么练的?纪律严得吓人,每天操练到汗流浃背,还弄了个“鸳鸯阵”,长枪、盾牌、弓箭、火铳搭配得天衣无缝,打仗灵活又凶狠。 1561年,戚家军在台州打了九场硬仗,场场赢,倭寇一听名字就腿软,杀了好几千敌人。接着又去福建,把倭寇老巢一个个端掉,1563年在平海卫彻底收拾了东南沿海的乱局。朝廷看他这么能打,封他当总兵,管福建、浙江的军事。后来1568年调到蓟州防蒙古,他修长城,建瞭望塔,还写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把练兵打仗的经验总结得明明白白,后人看了都说牛。 到了万历年间,戚家军又被派去朝鲜打日本侵略军。平壤之战,他们冲在最前面,硬是把日军赶跑了,功劳不小。可以说,这支部队是明朝军队里的顶尖存在,战绩摆在那,谁都服气。 可打完仗回来,问题就来了。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戚家军从朝鲜凯旋,驻扎在蓟州。朝廷答应的军饷和赏赐呢?迟迟不发。士兵们穿着破衣服,家里老小饿得嗷嗷叫,日子过不下去了。战场上拼了命,回来连饭都吃不上,谁受得了?军营里怨气冲天,大家聚一块嚷嚷着要饷银。推了几个代表去找蓟镇总兵王保讨说法,就是想拿回自己应得的那份钱,养家糊口而已。 这时候,军饷拖欠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明朝后期,国库空得叮当响,贪官又多,银子层层克扣,到士兵手里剩不了多少。戚家军虽然能打,可他们也是人啊,吃不上饭照样得闹。讨薪这事儿,说白了就是要活命,谁也没想造反。 王保这人,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说会处理,还请3300多将士到演武场“商议”。结果呢?他早挖好了坑。那天,士兵们放下武器,满心以为能拿到钱,列队去了演武场。谁知道,号角一响,四周埋伏的士兵杀出来,箭射得跟下雨似的,刀斧手直接冲进去砍。3300多人,手无寸铁,跑都跑不了,全被坑杀。据史料说,演武场血流成河,尸体堆得像山,杀了一整天才停手。 事后,朝廷给这事儿定了个性,叫“蓟州兵变”,说是戚家军谋反,王保“平叛”有功。真相呢?《明史》里轻描淡写,说杀了几百人,可其他史料,比如《朝鲜宣祖实录》,清楚写着死了3300多人。讨薪被说成叛乱,王保不光没受罚,还升了官,这操作也太黑了吧。 戚家军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表面上看,军饷拖欠是直接原因。朝廷没钱发,打仗的弟兄们急了,闹一闹很正常。可深挖下去,事情没那么简单。明朝后期,政治烂透了,贪官污吏把国库掏空,军费都进了私人口袋。士兵苦不堪言,上面却只想着怎么压下去,不解决问题,只解决提问题的人。 还有个南北兵矛盾的事。戚家军是南兵,蓟州这边多是北兵,互相看不顺眼。王保是北兵出身,可能早就想收拾这帮“外来的”。加上朝堂上的派系斗争,有人看戚家军不爽,借机除掉也不是没可能。戚继光1582年被罢官,1588年就去世了,他不在,没人护着这支部队,朝廷随便找个理由就能下手。 这事儿还暴露了明朝军队管理的混乱。军纪再严的部队,没钱吃饭也得散。朝廷不把士兵当人看,忠心换来的却是屠刀,换谁不寒心?戚家军从抗倭英雄到被坑杀,不过几十年,讽刺得让人说不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