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 | 专业科普 | 植物科普
穿心莲,作为中医药领域的“清热卫士”,是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以其显著的药用价值和独特的植物特性备受关注。在我国,穿心莲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等亚热带及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多生长于向阳的溪边、路旁及丘陵地带。
从植物形态来看,穿心莲为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四棱形,节稍膨大;单叶对生,叶片卵状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表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其花期为7-8月,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冠白色而小,略带淡紫色条纹;果期9-10月,蒴果长椭圆形,成熟时2瓣开裂。值得一提的是,穿心莲的叶片嚼之味极苦,但入口后会有一股清凉感从喉部蔓延,“穿心”之名也由此而来。
在中医药理论中,穿心莲性寒,味苦,归心、肺、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岭南采药录》记载其“能解蛇毒,又能理内伤咳嗽”,传统医学常用其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等实热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穿心莲富含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等二萜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广谱抗菌、抗炎、抗病毒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效果;同时,穿心莲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临床应用中,穿心莲除作为汤剂使用外,还被制成片剂、胶囊、注射剂等多种剂型。如穿心莲片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疾病中应用广泛;穿心莲内酯滴丸因起效迅速、服用方便,成为缓解咽喉疼痛的常用药物。不过,由于穿心莲大寒,脾胃虚寒者及孕妇需谨慎使用,以免损伤阳气或影响胎儿健康。这味承载千年医药智慧的植物,正通过现代科学的不断探索,在守护人类健康的道路上持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