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23年,与冯玉祥结婚18年的原配离世。曹锟听说后,就着急忙慌把女儿嫁给他。然

1923年,与冯玉祥结婚18年的原配离世。曹锟听说后,就着急忙慌把女儿嫁给他。然而当他知道了冯玉祥的选妻要求后,就直接拒绝了。 ​ 冯玉祥出生在直隶青县兴济镇,​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读了一年零三个月的私塾。11岁那年,为了挣得每月3两3钱的饷银,他去投军了,成为淮军中的一名小兵。

对于那个时候的冯玉祥来说,他参军仅仅只是为了吃口饱饭而已,并没有别的目的。

冯玉祥20岁时,正好赶上袁世凯大规模地编练新建陆军。

当时的新军同旧式军队有很大不同,聘了德国人为教练,又有新式武器装备。

这样一对,冯玉祥深感淮军前途堪忧,人往高处走,一心抗敌救国成一番大事业的冯玉祥,于是他另投了袁世凯的军队。

他的这个决定直接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另投新军的冯玉祥因为训练刻苦、体格健壮,很快就得到提拔当上了排长。

冯玉祥体格魁梧健壮又积极进取,这样出色的一员兵,自然深受长官看重。

​ 当时冯玉祥所在的队伍,有个叫陆建章的协统(相当于旅长),他有个由他抚养长大的内侄女,名叫刘德贞,到了还结婚的年龄,于是他就让标统(相当于于团长)王化东做媒人,为侄女和冯玉祥牵线。

冯玉祥心里对娶妻有自己的三个标准:第一是大脚。第二个标准是,能挑水的女子。第三是能吃苦。

这三个标准总结起来就是他想娶个平常人家的女子。

所以,当冯玉祥知道这件事后,他惊慌失措了,他认为自己地位低下,薪水微薄,配不上协统的内侄女,于是就婉言谢绝了。

可是陆建章却想极力撮合这门亲事,再加上王化东从中说和,冯玉祥怎么也拒绝不了。

就这样,在1905年4月,23岁的冯玉祥娶妻刘德贞。婚事是冯玉祥的哥哥操办的。

婚后,冯玉祥才发现原来刘德贞是和自己内定的标准一样的妻子。

刘德贞虽是协统的内侄女,生长环境不错,但是她到底不是陆建章的女儿,她只是被寄养在姑母、姑父家,在人屋檐下生活,难免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所以她一点都不娇气,而且非常勤俭持家,脏活累活她都干,待人处事重品德、讲礼节。

这样吃苦耐劳的刘德贞正是冯玉祥想要的。

刘德贞嫁给冯玉祥后,冯玉祥的官运更旺了,没过多久,他就被陆建章任命为管带(相当于于营长),负责招募、训练新兵,这是冯玉祥一生创建自己军队的开始。

冯玉祥南征北战,自然是和刘德贞聚少离多,照顾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刘德贞的身上。

后来冯玉祥被北洋政府任命为陆军检阅使,率军移驻北京南苑兵营。

这时候的冯玉祥,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哨长或管带,他是闻名全国的大人物。

当年,《每周评论》杂志评选“12名在世的最伟大的中国人”,冯玉祥名列第二,仅次于孙中山。

作为这样大人物的太太,刘德贞应是乐享锦衣玉食官太太生活的,可她在生活上一点都不讲究,刘德贞没有吃过山珍海味,甚至连鸡鸭鱼肉都很少吃。

刘德贞出来从来都是步行,她不乘车也不坐轿,更不带什么护兵。

然而,这样一位“平民夫人”却不长寿。

1923年,刘德贞因患仲病离开了人世。

刘德贞的后事,冯玉祥嘱咐料理丧事的副官,一切从简办理。

中年丧妻的冯玉祥,急需重新组织一个家庭,需要一个贤内助,帮他料理家务。为他介绍对象的人络绎不绝,还有很多姑娘自己送上门的。

众多求亲者中,要数曹锟的千金了。曹锟认为冯玉祥前途无量,因为他最看重的是冯玉祥手中的兵权,若是有了这个位高权重的姑爷,他做起事来自是更为方便。

当时曹锟刚经历了买选票贿选总统的丑闻,冯玉祥看不他,但碍于情面又不好直接拒绝,就笑着提了三个条件:“元帅厚爱,我求之不得,只是千金过门之后,必须委屈她做到三条:一不许穿绫罗绸缎,只穿粗布衣裳;二纺纱织布;三要精心抚养前妻的五个孩子。”

曹锟一听这条件,“吓得”直接拒绝了。

后来,一位叫李德全的女子入了冯玉祥的法眼,她的身世也很苦。

经过打听,李德全竟和冯玉祥的一个部下有亲戚,他那个部下的妻子是李德全的堂姐。

在这个堂姐的牵线下,冯玉祥和李德全于1924年2月结婚了。

婚礼很简单,婚宴饭菜十分简单,家常菜肴而已,连酒都没有,这样的风格很符合冯玉祥的平民化作风,李德全也觉得满意,因为她也是个质朴的人。

后来李德全自己也生了几个孩子,一家十多口人,她不请保姆,自己一人忙里忙外忙前忙后。她自己种地种菜,一家老小的衣服也多是自己亲手缝做。

冯玉祥四处征战,她大多时间住在北京,每次去看冯玉祥,她坐火车从来都是坐三等车厢。

李德全用她的宽容和爱心,为冯玉祥挑起家庭重担,她没有怨言。

冯玉祥在战场上南征北战,好在两人妻子都是质朴勤恳的人,帮他解决了照顾家庭的后顾之忧。

婚姻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的入门课程便是,选择伴侣。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伴侣,决定了你将有怎样的生活。

​婚姻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婚姻是一个人的第二次出生,赋予崭新的第二次生命。

在婚姻方面,冯玉祥无疑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