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0年,陈璧君因为施旦和丈夫汪精卫大闹,情急之下,汪精卫提出离婚。不料,施旦

1940年,陈璧君因为施旦和丈夫汪精卫大闹,情急之下,汪精卫提出离婚。不料,施旦的一番话让陈璧君闭上了嘴巴。

汪精卫的同党陈公博曾经议论说:“汪先生离开陈璧君干不了大事,但没有陈璧君,也坏不了大事。”

可见陈璧君是一个多么强悍又有能力的女人。 ​ ​1891年,陈璧君生于马来西亚槟城一个华侨富商家庭。她15岁时在当地华侨小学毕业,由于喜欢阅读进步书籍,所以她很早就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 ​ 1906年,​孙中山从日本到了马来西亚槟城,在那里建立了同盟会分会。陈璧君积极参加同盟会的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爱国热情。 ​ ​本以为这只是她人生历程中的一步路,却没想到,正是因为同盟会,陈璧君认识了她的丈夫汪精卫。 ​ ​当时还在读书的陈璧君就经常在同盟会的机关报上看到笔名叫“精卫”的人写的文章,如《民族的国民》、《驳革命可以瓜分说》等。

陈璧君非常佩服作者的洞察力,她觉得能写出这样有深度的文章的作者应该是一位老者,这个笔名叫“精卫”的人是谁呢﹖ ​ ​陈璧君想见到他,于是她把想法同盟分会会长吴世荣。 ​ ​不久,吴世荣还真的给了陈璧君见“精卫”的机会。 ​ ​在陈璧君的想象里,“精卫”应该是一位有经验,头发胡子都发白的老者,没想到现实中的“精卫”却是浓黑的眉毛,大眼炯炯有神,加上得体的白色西服,鲜红的领带,更映衬出不凡的气质。

“精卫”是他的笔名,他真正的名字叫汪精卫。

​陈璧君对这位慕名已久的人一见钟情,不久她就爱上了汪精卫。 ​ 可是,当她把自己的求爱亲​交给汪精卫时,却遭到汪精卫的婉拒。 ​ ​可是陈璧君并没有气馁,从此以后她成了汪精卫的的超级粉丝,他在南洋各地宣传革命思想,她就跟着他。他在台上高声呐喊,她就在台下积极响应。他在台上受到质疑,她就首当其冲,与质疑者口舌不休。

总之,只要有汪精卫在的地方,就必定有陈璧君的身影。

后来,父亲知道以后,怒斥她不要做一个亡命徒,更不能和亡命徒谈感情。可是坠入单相思的陈璧君怎么会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呢。

好在母亲还是站在陈璧君这一边的,她提出要亲自见识一下同盟会,亲自看看这个女儿自己选中的未婚夫,然后再做决定。

当母亲了解了同盟会之后,不但没有劝阻女儿离开同盟会,反而自己也加入了同盟会。

母亲加入盟会,那就意味着她认同汪精卫。所以陈璧君不用再顾虑父母的阻挠,反而要一心为得到这个男人而努力。

有了母亲的默许,陈璧君也就毫不避讳对汪精卫的追求。

当听说汪精卫受孙中山之命去了日本,陈璧君也以留学为名,一路追到日本。

来到日本后,得知同盟会正为活动经费发愁,陈璧君慷慨解囊,把家里给她的钱,全部拿出来捐给了同盟会。

当时,汪精卫正在组织暗杀团,准备行刺清政要员。陈璧君听说后,坚决要求参加。

陈璧君是个办事非常认真的人,她想,既然参加了暗杀团,就要干出一个样子来。于是,她四处拜师,请人教她柔道、剑术和枪法,还学习如何制作炸药。

1909年冬,由于汪精卫、陈璧君等人这次在北京的活动以失败告终。他们的行踪被清政府发现,汪精卫在他的住地东北园被清兵抓走。 汪精卫被关进刑部大牢以后,其他人都怕连累自己,只有陈璧君对汪精卫关切备至。两人还以诗句赠送对方,最终两人的感情也有所升温。

1911年,陈璧君向汪精卫提出正式结婚的要求。

可是,陈璧君与汪精卫结婚后,暴露出了她任性、跋扈的性格,有时完全不顾及汪精卫的面子。

汪精卫被人称为美男子,又很会讨女人欢心,陈璧君对他看得很紧。

有一段时间,陈璧君曾怀疑自己所办学校的老师方君瑛和汪精卫谈情说爱,于是就把她撵走了。

可是方君瑛认为这是对她的侮辱,为了自己的清白与尊严,她以死明志。

后来汪精卫又认识了一位名叫施旦的女士。施旦年轻貌美,热情大方,长得与方君瑛非常相像,两人很快坠入情网。

为了能够多与施小姐接触,汪精卫便聘她为秘书。当陈璧君知道后,跑到汪精卫的办公室,又哭又骂地大闹了一场。

这次,汪精卫一反常态提出离婚。

当年,自己苦心追来的丈夫要同自己离婚,陈璧君有些害怕,不敢再闹下去了。

施旦也不是个简单人物,听说陈璧君在汪精卫的办公室里大闹,便主动来见陈璧君,对她说:“陈大姐,您不必发怒。其实我知道,汪先生并不是真正爱我,而是因为我长得像方君瑛,他把我当成方小姐来爱。这对你们夫妻并没有造成什么妨碍。我仰慕汪先生,爱惜汪先生。我这样做,对我并无利益可图,但对你却有好处。起码我和汪先生相处时,能够使他浮躁的心情得到安定,使他自觉生气勃勃。你如果因此和他翻脸吵架,结果对你未必有利。”

施旦的一番话,让陈璧君哑口无言。

从此以后,陈璧君也不得不默许施旦留在汪精卫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再强悍的女人,也有人能拿捏她的软肋,陈璧君的软肋就是她的丈夫。

人一旦有了感情软肋,就会变得很“怂”。强势又雷厉风行的陈璧君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