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9B防空导弹第一次参战,击落1架阵风战机,首开记录开门红!消息称,巴基斯坦已经击落5架印度飞机,巴基斯坦损失1架飞机。具体情况还要再等等更多信息。 这一战说明,印度空军这种万国造军队根本就打不了仗,印度空军那堆来自五湖四海的"万国牌"战机,看着唬人却跑不起来。 法国的"阵风"和俄罗斯的苏-30MKI,一个用北约标准数据链,一个用俄式MIL-STD-1553B,连雷达信号都互相干扰。 更搞笑的是以色列的"苍鹭"无人机,明明能在天上当眼睛,却因为接口不兼容,传回的情报要靠人工翻译成俄式代码才能用,等信息送到飞行员手里,黄花菜都凉了。 反观巴基斯坦这边,从歼-10C到枭龙,从ZDK-03预警机到红旗-9B,全都是中国体系下的"亲兄弟",指挥系统里所有装备都能无缝对接。 预警机发现目标后,数据直接传给歼-10C和红旗-9B,导弹还没发射,对方战机的航线就已经被三家同时锁定。 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体系优势,让印度战机刚起飞就像被装进了透明玻璃罩,一举一动都被看得清清楚楚。 有人可能会问,印度也买了那么多先进装备,为什么就玩不转?这就好比让一个新手同时开十辆不同品牌的车,每辆车的仪表盘都不一样,油门刹车位置都不同。 印度空军光为了协调这些装备,就得给每个机型单独编写操作手册,训练时间都花在适应不同系统上了,哪还有精力练战术配合? 更要命的是,这些装备的维护保养都得看原产国脸色,法国工程师在印度修"阵风"的时候,发现当地地勤连最基本的航电检测设备都没有,最后只能自己从巴黎空运工具过来。 再看看巴基斯坦这边,中国直接把生产线搬到了他们家门口。枭龙战机的零件在拉合尔就能生产,歼-10C的维修手册是中英双语的,连地勤工作服都是按巴基斯坦人体型定制的。 最关键的是,中国教官常驻巴基斯坦空军基地,把"体系作战"的理念手把手教给飞行员。 这次空战里,巴基斯坦飞行员用歼-10C发射霹雳-15导弹后,直接由预警机接管引导,自己掉头就跑,根本不给印度战机反击的机会。 这种"A射B导"的战术,就是中国在珠海航展上公开演示过的"饱和打击"升级版。 现在最尴尬的是法国,他们卖给印度的"阵风"号称能对抗歼-20,结果被歼-10C这种"轻型机"揍得满地找牙。 印度为了买"阵风",把原本给苏-30MKI升级的钱都挪用了,导致这些俄式战机连最基本的电子对抗设备都没装。 当巴基斯坦的电子战飞机开始干扰时,印度飞行员突然发现自己的雷达屏幕上全是雪花,导弹告警系统也失灵了,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这场空战给全世界提了个醒:现代战争不是比单件装备多贵,而是看整个体系能不能"拧成一股绳"。 印度花大价钱买了一堆"豪车零件",却没学会组装成一辆能跑的车;巴基斯坦用中国提供的"组装套件",反而造出了能上战场的"战车"。 现在问题来了,印度如果想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是该继续砸钱买更多国家的装备,还是痛定思痛搞体系化改革? 恐怕连莫迪自己都不敢想这个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