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唐初名将徐茂公带着孙子徐敬业去打猎。孙子年少,一兴奋立马冲进林子里。谁知,徐茂公拿出三支火箭,嗖嗖嗖射向树林。尔后,他脸色凝重地调转马头逃也似地离开了。
身后的林中,此时已是火光冲天,徐敬业估计不久就会葬身火海!为何徐茂公要陷害自己的亲孙子呢?
徐茂公本名徐世勣,不仅谋略高深,武艺也很精湛。曾经参加过隋末乱世的各地起义,后归顺大唐,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及唐高宗三朝皇帝,凭借智谋成为三代君王的要臣,在朝中也是屹立不倒。
民间传说少年徐世勣,就展现出非凡的“神机妙算”技能,多次预测变化而让家道逐渐富裕起来。
归唐后,徐世勣跟随李渊父子南征北战,平定四方。两次击败薛延陀,后又打败东 突 厥和高 丽两国挑衅,为李家江山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
虽然战功赫赫,但徐世𪟝懂得功高盖主的后果,在朝廷中他处处示弱,也不参与皇帝的重要决策。一句话就是夹着尾巴做人,保住小命和家业要紧。
唐太宗李世民为立储一事,在朝堂上询问众臣。朝中重臣纷纷发表意见,主张立这位皇子,立那位皇子的,振振有词。徐世勣却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
李世民往下扫视,看到徐世勣不发一言,心中不悦。他指着徐世勣,要他说说。徐世𪟝也不慌乱,经过反复斟酌后,才简短回答:“这是陛下的家事,臣不能干涉!”
李世民不置可否,只是略有深意地多看了几眼。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王皇后失宠又无子嗣,而武则天得宠,正怀有身孕。李治想要废除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于是以“后继无人”为由,提出自己的想法。
谁知,皇帝的这个想法一经抛出,立即受到众大臣的反对,尤其是宰相褚遂良更毫不留情,直言劝谏:“武则天是先皇的女人,如果立她为皇后,让皇帝家颜面何存!”
李治被说得面红耳赤,他何尝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可是一想到千娇百媚的武则天,李治完全失去判断能力。
如此难堪的局面,李治点名徐世勣,要他作答。徐世勣不用想,脱口而出:“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我一个外人呢?”
果然,徐世勣两次智答,让他躲过了皇帝的清算。
偏偏,孙子徐敬业和他截然相反。
徐敬业从小就擅长骑射,而且聪明伶俐。徐茂公看在眼里,却没有喜在心里。擅长“神机妙算”的他,对着徐敬业摇着头叹息:“此儿面相不善,将赤吾族!”
故而纵然徐敬业生得高大勇猛,有勇有谋,徐茂公还是决定不能留。
于是,他经常带着徐敬业去林中打猎。前几次,徐茂公配合徐敬业,或许是不忍心吧。勇猛的徐敬业,次次都是满载而归。他很喜欢跟着爷爷去打猎。
眼看徐敬业日渐长大,本事也越来越大,日后想要除掉他,恐怕不容易。
这一天,徐茂公下了决心,趁着打猎,他要痛下杀 手。
爷孙俩再次来到日常打猎的地方,徐敬业甩一甩马鞭,一头就冲进林子里。这次,徐茂公没有紧紧跟随,而是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火箭,朝着林中连射了三箭,然后扭头就跑了。
身后火光冲天,树木烧得噼里啪啦,还能听见野兽被烧的嘶吼声。
开弓没有回头箭,徐茂公强忍悲痛,一口气跑回了家。儿子徐震没看见徐敬业,好奇地问父亲:“徐敬业呢, 怎么没跟你回来?”
徐茂公双眼含泪,哽咽着说:“敬业回不来了,林中突发大火,他估计被烧死了!”说罢,他捶胸顿足地嚎啕大哭。
徐震听闻,如五雷轰顶,活蹦乱跳的儿子早上还是好好的,怎么说没就没了呢?他接受不了,抱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信念,赶去林中。
眼前的一幕,徐震心都碎了。近处树木几乎全被烧毁,远处大火还在熊熊燃烧。
想到勇猛的儿子,徐震悲从中来,掩面大哭。突然,他听到远处传来奇怪的声音,他抹干眼泪,瞪大眼睛望过去。
“爹,我回来了!”是徐敬业的声音。徐震又擦了下眼睛,就是儿子!可是他为什么浑身是血?难道受伤了?
徐敬业看着爹爹满脸狐疑,连忙解释道:“放心,我一点事都没有,这些都是马血!当时突然发生大火,我情急之下,把马杀了,然后躲在它的肚子里,逃过一劫!”
徐震领着儿子高兴地回家了,徐茂公惊得目瞪口呆。他依然忧心忡忡,长叹一声:“天意难违呀!”
徐茂公临死前,依然不放心徐敬业,交代弟弟徐弼:“如果家里出了能人,一定要及时杀掉他,否则会祸害整个徐家!”弟弟徐弼不以为然,他口头答应哥哥,但并没有照做。
长大后的徐敬业,更是凭着才智,承袭了英国公,后来又担任眉州刺史、柳州司马。
公元683年,武则天即位后,开始秋后算账。徐敬业被贬到杭州,他在杭州遇到同样被贬的魏思温和骆宾王,三人一合计,决定发动兵变。
最终,他们失败了。武则天为了报复徐家,不仅削去了徐家的爵位,还把徐茂公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
徐茂公不愧是“徐半仙”,一念之仁,终究祸害了徐家。其实,并不能保证,如果当年徐敬业被烧死了,徐家就不会遭到报复。
伴君如伴虎,一日守在皇帝身边,一日就有被灭的危险。为皇帝办事,不是什么好差事。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