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96年,一名女性科学家,在进行一项试验时,不慎将两滴化学试剂滴在了乳胶手套上

1996年,一名女性科学家,在进行一项试验时,不慎将两滴化学试剂滴在了乳胶手套上,15秒后,她摘下手套,用大量的水清洗双手,手套是完好无损,可就在这短短的十五秒钟,却宣告了她的“死刑”!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6年8月14日,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化学实验室内,一位科学家正在如常进行她那精密严谨的核磁共振波谱校准实验。   她叫Karen Wetterhahn,是国际知名的化学教授,以研究有毒金属对生物体的毒性而著称,在这个领域,她是少数真正站在学术前沿的人物。   当日,她选用了二甲基汞作为实验标准品,一种极其危险但在高精度研究中仍被使用的化合物。   在取样过程中,移液管中两滴透明液体意外滑落,准确无误地落在了她戴着的乳胶手套背部,手套表面完好无损,没有破裂的痕迹,液体也并未滴入皮肤。   她迅速地将手套脱下,在水槽边反复冲洗双手,自认为操作规范、处理得当,当时的她并不知晓,这短短十五秒已决定了她生命的倒计时。   二甲基汞无色无味,分子结构极端亲脂,它悄无声息地穿透了乳胶的防线,透过皮肤进入血液,仅需毫秒级的时间便可越过身体的自然防护屏障。   它最终锁定的是大脑,一个人类最精密也最脆弱的器官,毒素在神经细胞中缓慢扩散,与细胞内的蛋白质和酶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自由基,逐步摧毁维持神经活动的基础结构。   最初几周,Karen并未察觉身体的异常,偶尔的视野模糊与头晕被归因于疲劳,一个月后,她开始步态不稳,在走廊中轻微碰撞物体。   接下来的时间里,症状愈发明显,说话变得迟缓,字迹变形,听力和视力受到影响,甚至一度在驾车时差点失控,她的神经系统开始全面退化。   1997年初,她在极度虚弱中被送入医院,医生检查后大为震惊,她的血液中汞浓度高达4000微克/升,是正常人的4000倍以上,面对如此惊人的数值,医生断定她正处于严重的汞中毒状态。   尽管进行了多种尝试性的螯合治疗,试图从血液中清除重金属,但毒素已在她的大脑中深度积累。   自由基不断破坏神经元,额叶区域的扫描显示大片组织死亡,她的神经功能迅速衰竭,进入昏迷状态,再也没有苏醒。   在进入急诊室仅三周后,她对一切外界刺激失去了反应,1997年6月8日,Karen Wetterhahn被正式宣告死亡,年仅48岁。   后续分析显示,她吸收的汞量为1440毫克,是致死剂量的3.5倍,而这全部来自于实验中那仅仅两滴化学试剂。   她的离世在科学界引发了巨大的震动,一个如此资深的专家,严格遵守实验规范,居然因为一瞬的暴露而丧命,科学家们迅速展开调查,发现当时广泛使用的乳胶手套根本无法抵御二甲基汞的渗透。   连丁腈手套和氯丁手套也在测试中失效,最终确认,只有由多层塑料压膜构成的特种防护手套,才能有效阻止这种化合物的穿透。   这一事件成为实验室安全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二甲基汞被列入高度危险化学品,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紧急修订了安全指南,强化了所有涉及有机汞实验的防护标准。   科学家们从此开始重视每一种试剂背后的风险,不再轻视哪怕一滴液体的威胁,Karen的丈夫成立了以她命名的纪念基金,专门资助女性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并致力于推动实验安全教育的普及。   他希望她的牺牲不仅成为警示,也能够点燃更多人对科研安全的重视与反思,她是才华与敬业的化身,却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倒下。   这场悲剧提醒着所有科研人员:在面对未知时,尊重自然的威力,不仅是对生命的负责,更是对科学本身的敬畏,她没有死于无知,而是死于信息的不对称,她用生命为后人铺出了一条更安全的研究之路。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环球网——可怕的有机汞 两滴就毁了一位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