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营收利润“双增”背后:解码重庆三峡银行“投行+理财”双核突围战

一家区域性的城商行,如何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重庆三峡银行是一个很好的微观样本。

2025年4月30日,重庆三峡银行发布2024年年报,该行营业收入为52.21亿元,净利润为13.23亿元,营业收入和利润实现了“双增”。

与此同时,重庆三峡银行的规模稳步提升。

2024年末,重庆三峡银行的总资产、存款、贷款均呈现两位数增长——总资产的增幅为11.29%,存款的增幅为12.70%,贷款的增幅为13.50%。其中,个人存款增势强劲,人民币储蓄存款重庆市场份额排名上升至第7位、同比提升1位。公司存款逆势增长,公司贷款规模跨越千亿元。普惠贷款投放量、净增客户数创近三年新高。

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

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大背景下,城商行的传统盈利模式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国内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2.08%,2022年第四季度下降至1.91%,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至1.69%,2024年第四季度进一步下降至1.52%。

短短三年时间,净息差收窄了0.56个百分点。

国内的城商行,都在努力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来降低对利息收入的依赖,改善自身的收入结构。

重庆三峡银行的应对之策是加码中间业务收入,2024年该行实现中收4.18亿元、同比增长11.96%。

重庆三峡银行的中收为什么能够增长?

剖析重庆三峡银行中收增长的底层逻辑,投行和理财的能力提升功不可没。

投行能力的大幅提升

对于城商行的投行部门而言,需要比券商更懂产业,比大行更懂本地,才能顺利切入直接融资这一个市场。

重庆三峡银行将地域深耕转化为产业洞察优势,承做了一些高附加值投行业务。比如,它为债券发行人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债券承销规模持续增长,在客户拓展和市场创新等方面得到了同业机构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又比如,它凭借其专业的金融服务能力,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财务顾问服务,从交易结构设计、估值定价到融资安排,全程参与并助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在重庆三峡银行看来,投行的能力进化是必需的,中国的融资模式正在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过渡,唯有将投行能力融入血液的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分得一杯羹。

理财能力的突飞猛进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加持下,重庆三峡银行正在精准洞察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为客户推荐最适合的理财产品,实现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的服务转变。

在理财产品的创新上,重庆三峡银行也有一些心得。它推出的“节日专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题理财产品,有效推动了理财业务的特色化发展,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2024年,重庆三峡银行累计发行成立理财产品138款,理财产品发行及申购规模合计287.73亿元。

在2024年四季度普益标准银行理财能力排名中,重庆三峡银行的理财综合能力在全国110家城商行中排名第30名、收益能力排名第10名。

重庆三峡银行的愿景是“打造成为西部一流的现代化城商行”。

在重庆三峡银行看来,未来的银行业竞争,将是资本配置效率的较量,相比于传统的信贷业务,投行业务和理财业务对于资本金的消耗较小,它们会逐渐成为银行新的核心竞争力。

重庆三峡银行将积极布局“大零售、大数据、大产业”三大领域,着力打造“研究型、创新型、生态型”三型银行,在这种战略指引下,“投行-资管-财富”之间会逐渐体现出协同效应,对未来的中收增长形成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