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弟弟弘昼,当着百官和乾隆的面,直接把军机大臣讷亲,一脚踹到地上,狂扇耳光。乾隆别过脑袋,默不作声,等他打够了,笑眯眯地说:“你看你,竟胡闹!” 要说这事儿背后的门道,还得从弘昼这个人说起。这位王爷在历史上有个“荒唐王爷”的名号,平时最爱干的事儿就是给自己办丧礼,摆上满桌祭品,让家人哭丧,自己坐在中间啃肘子喝酒,美其名曰“活出丧”。为啥这么折腾呢?有人说他是故意装疯卖傻,免得乾隆猜忌——毕竟当年雍正爷的儿子里,活到成年的没几个,乾隆登基后,亲兄弟就剩弘昼和弘曕俩了,这皇家的兄弟情分,可比寻常百姓家薄得多。弘昼这么一闹,大伙儿都觉得他就是个没心眼的纨绔王爷,对皇位压根儿没想法,乾隆自然也对他多了几分放心。 可这次当廷殴打讷亲,真的只是“胡闹”吗?咱先说说这讷亲是何许人也。讷亲出身钮祜禄氏,是康熙朝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孙子,雍正朝名将尹德的儿子,正经的名门之后。乾隆继位后,为了制衡鄂尔泰、张廷玉等老臣,特意提拔讷亲为军机大臣,甚至让他位列百官之首。按说讷亲这么位显贵人物,弘昼为啥敢动他呢?这里头其实藏着乾隆的小心思。 乾隆早年虽说重用讷亲,但时间长了,也觉得这哥们儿有点飘。讷亲仗着自己是皇帝心腹,行事专断,不少大臣都暗地里抱怨。可乾隆刚登基那几年,正需要讷亲这样的“自己人”撑场子,不好直接收拾他。偏偏弘昼这人啥都敢干,乾隆说不定早就想借他的手敲打敲打讷亲。您琢磨琢磨,弘昼动手的时候,乾隆为啥别过脑袋不看?真要想阻止,一句话的事儿,可他偏生装没看见,等打完了才轻飘飘说句“胡闹”,这不明摆着默许吗? 再看讷亲的反应,被踹翻在地的时候,他连还手都不敢,只能抱着头蜷在那儿挨揍。为啥?他心里清楚,弘昼是皇上的亲弟弟,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他要是敢反抗,那就是跟皇上过不去。再说了,满朝文武都看着呢,皇上没吭声,他哪儿来的胆子还手?这顿打与其说是弘昼在撒气,不如说是乾隆在给讷亲敲警钟:“别以为朕宠着你,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这事儿过后,讷亲明显收敛了不少,可乾隆对他的信任已经打了折扣。后来金川之战爆发,讷亲被派去前线督军,结果这位平时在朝堂上颐指气使的军机大臣,到了战场上根本不会用兵,损兵折将不说,还天天躲在帐篷里哭。乾隆这下真火了,直接下旨让讷亲自尽,还把他的遏必隆刀拿出来,让他用这把祖上的宝刀自行了断——这算是给足了钮祜禄氏面子,可也透着股子“你辜负朕信任,死了也得背着罪责”的意思。 再说弘昼,打完这一架后,照样该吃吃该喝喝,继续玩他的“活出丧”。乾隆对他的荒唐事儿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经常赏赐他财物。有一回弘昼和乾隆一起监考八旗子弟,到了饭点弘昼让乾隆先去用膳,乾隆怕有人作弊没动,弘昼当场就急了:“皇上是怀疑我收了他们的好处吗?”第二天乾隆跟他说:“你昨天要是真跟朕吵起来,朕早把你拉出去砍了。”可说完这话,还是照样赏了他一堆珍宝。您瞧这兄弟俩,一个装疯卖傻,一个揣着明白装糊涂,把朝堂上下看得明明白白。 这事儿搁现在看,其实就是封建皇权制度下的一出戏。弘昼的“荒唐”是保命符,乾隆的纵容是帝王术,讷亲的倒霉则是伴君如伴虎的典型案例。满朝文武看着这事儿,心里头都得犯嘀咕:连军机大臣说打就打,皇上的心思真是摸不透啊。所以后来和珅能得宠那么多年,除了会办事儿,更关键的是他把“揣度圣意”这事儿做到了极致——毕竟在皇权面前,再大的官儿也不过是皇帝手里的棋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