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回看20年前,歼-10总师宋文骢、薛炽寿穿着破烂背心的照片,真是让人一阵心酸,那

回看20年前,歼-10总师宋文骢、薛炽寿穿着破烂背心的照片,真是让人一阵心酸,那背心都洗得发黄了,背后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洞,说实话,要不是知道他是谁,你说这是工地上的老师傅我都信。 从1984年立项,到1998年首飞,宋总师这批军工人到底吃了多少苦? 那时候,他们搞科研没有好的条件,没有很多资金,更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唯一有的就是一腔热血! 为了研究图纸,他们待在高温车间内,一呆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常常忙的吃不上饭,睡不了安稳的觉,衣服破了将就着穿,裤子湿透了也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就是什么时候能尽早把歼10战斗机研制出来。 可能很多人看到他们的模样,以为他们就是普通的打工者,穿的那么朴素,头发白了也不染,衣服都洗的发黄,背后都烂了好几个洞,也不换一件,说什么都不相信他们是科研人员。 但是他们一点都不普通,他们都是国之重器的铸造者!他们虽然穿的不好,吃的不好,熬了很多的夜,忙得焦头烂额,但他们破烂背心里面挺立着的却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他们那时候的环境有多恶劣,他们吃了多少苦,但我们想一想也知道,那时候对我们的科研人员来说,挑战的难度非常大。 当年的他们,面临着技术落后、资源匮乏的困境,但依旧坚持走自己的路。没有光鲜的外衣,也没有外界的关注,只是在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默默地挥洒汗水,为了中国的天空、为了那架歼-10的成功。 值得骄傲的是,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1998 年歼 - 10 首飞成功。估计看到这个结果,歼-10总师宋文骢、薛炽寿等人应该非常激动,欢呼雀跃吧?这是他们努力了很久,才换来的成功,这里面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那张穿着破旧背心的照片,代表着他们经历了一段艰苦的日子。让我们看到这张照的人明白:在光鲜亮丽的科研成果背后,是科研工作者们默默无闻的付出和无私奉献! 正是有了像宋文骢、薛炽寿这样的 “背心总师”,用他们的心血、精力和汗水,才托起了中国航空的腾飞梦! 让我们向这些科技人员和他的家人们致敬!他们的辛苦付出值得我们铭记。那段历史,不是我们的黑历史,那是我们的来时路!

评论列表

最近
最近 2
2025-05-09 20:16
铁脊梁,这是我们该崇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