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54年,金日成千里迢迢送了24箱苹果给毛主席,主席却一声令下分给警卫团吃,没

1954年,金日成千里迢迢送了24箱苹果给毛主席,主席却一声令下分给警卫团吃,没想到大家打开箱子全傻了眼。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8.12“红色伉俪”漫忆在领袖身边的时光)

1954年春节前,中南海警卫团传开一个消息,来了24箱朝鲜送的、给毛主席的苹果,听说是最好的苹果,战士们自然兴奋,谁知道,这批饱含友谊的礼物,却意外引发了一场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

1950年,朝鲜半岛战火燃起,关键时刻,中国派遣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浴血奮戰,帮助朝鲜人民稳住阵脚,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份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朝鲜人民看得很重。

1954年春节临近,战后的朝鲜百废待兴,物资紧缺,就算在这种条件下,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还是亲自挑选了24箱优质苹果,作为新春礼物,千里迢迢送到了北京,送给毛泽东主席,这些苹果,不只是些水果,背后承载着朝鲜人民对中国无私援助那份沉甸甸的感激。

而更让收到礼物的人惊叹的还在后头,打开箱子,每个苹果上都工工整整地刻着五个字:“毛主席万岁”,字迹仿佛精心雕琢,足以看出这份礼物的特殊和用心,也体现了那份发自内心对中国领导人的崇敬。

收到这份特别的心意,毛泽东主席当然很高兴,但他没打算自己独享,他想着,警卫团的战士们日夜值守,辛苦得很,这份来自友邦的礼物,该让他们也尝尝鲜,于是大手一挥,下令把这24箱苹果全分给警卫团。

战士们听说能吃到朝鲜送的苹果,高兴坏了,赶紧去搬,可当箱子打开,看到苹果上那几个红色的大字,所有人顿时傻了眼,“毛主席万岁”,这在当时的分量何其重,那是人们表达对领袖最高敬意的呼声,如今,这字赫然刻在苹果上,要直接吃进肚子里,这苹果,咽得下去吗,吃了,是不是大不敬,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拿着苹果,谁也不敢轻易下口。

这事很快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听完经过,他没恼,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他对围上来的战士们说得干脆,什么万岁,这是封建社会的尾巴,我们共产党人不讲究这些,苹果嘛,就是吃的,不是摆着看的,这话一出,像一道命令,也像定海神针,战士们悬着的心这才算放下,赶紧热热闹闹地分了苹果,24箱苹果很快分食一空,那来自远方的甜味,暖的不仅是胃,更是大家心底对这份友谊的感受。

而这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也勾勒出毛泽东性情中另一面——他对普通人简单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不得不长期生活在戒备森严的环境中,有时候,他会流露出渴望体验普通人日常烟火气的愿望。

比如1955年,送别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后,他突然来了兴致,对警卫员李银桥说,银桥,我们找个小饭馆吃饭去,平时他并不特别爱吃羊肉,但在西安一家羊肉泡馍馆,他却吃得津津有味,显得特别放松舒坦。

再比如1958年去天津南开大学视察,当时群众热情高涨,场面热烈,他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好不容易从人潮里“突围”出来,中午,毛泽东提议去饭店吃饭。一行人来到天津和平区的正阳春饭店准备吃烤鸭。

谁知消息很快传开,饭店外又被闻讯而来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毛泽东推开窗户,向群众招手致意,一连好几次,可为了安全,以及避免影响太大,最终还是由警卫人员开路,不得不再次匆匆离开。

所以,这24箱苹果里的故事,不过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小切片,它让人看到战火后,国与国之间朴素而真挚的情谊,看到那份感恩戴德的心意连小小的苹果都不放过,同时也让人窥见一位伟大领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也有着心底对寻常生活的渴望,以及处理类似“苹果万岁”这类带有时代印记事情时的那份独特智慧和幽默。